但這樣一個任務,父皇還能準許他再出海嗎?
李瑛的心裡畫了一個問號。
畢竟他當年也曾親眼目睹薛三七天妙手回春,沒人比他更知道父皇有多在意自己的身體,一直對那神藥青黴素念念不忘。
李隆基準是準了,但準的不是很痛快,還是在748一再上書之後才勉強同意的。
748主要是為了通關第三劇情點。說起來從米洲回來也三年多了,種植園的任務早在第一年就完成了,唯有這個“推動遠海貿易”這個任務選項,一直努力到現在都沒把任務條推滿,這讓748有點著急了。
不知道為什麼,統總有種預感,要盡快進入第四任務節點,不然就來不及了。
但……到底是什麼來不及呢?
不管了,先通關再說。
於是統接二連三的上書,軟磨硬泡陳情利害曲意逢迎,話裡話外都只有一個意思,希望陛下許他出海。
一開始李隆基是不同意的,主要怕薛三一走又是七八年,萬一這期間他有什麼三長兩短,根本來不及召薛三救命。
但沒過多久李隆基就又改了主意。
三長兩短什麼的,根本不存在,他現在可是正當壯年,是一個男人最美好的時候。
——是的,李老三遇到真愛了。
某天他去公府球莊看球的時候,機緣巧合之下遇到了一位小娘子。這小娘子長得是真好看!肌膚瑩潤如新雪初凝,雙瞳剪水,一笑便漾出兩個淺淺的梨渦,嬌憨又甜美。
再一打聽,原來是弘農楊氏河中房出身,乃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後裔,哎這不也算名門出身,世家貴女嘛。
李老三馬上覺得自己又行了,容光煥發、身體棒棒、精力充沛。
楊家已然有意送女入宮,那薛三走就走唄。
反正現在四海昇平,又沒了太子,下面的兒子們一個個都爭相表現,朝堂上也沒什麼刺頭惹他不痛快,何況他雖然已近知天命,但依舊寶刀不老,雄風仍在,放薛三出去個一兩年也沒什麼問題。
於是,出於對自己的信心,李隆基再一次批準了748去米洲的請求。但皇帝也是雞賊的很,他給薛三派了一直軍隊隨行,說是要奉旨巡視大唐的藩屬地,徹底打通大唐通往米洲的商路。
說到底,也是不放心姓薛的,想派人去看看“米洲大陸”到底是個什麼模樣,最好能弄清楚那些能救命的神藥是怎麼培植出來的。
一個皇帝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脈放在一個臣子手裡,尤其是像薛三這樣的臣子,能用但不能盡信,畢竟這小子沒家沒業也沒什麼弱點,聖人一樣最滑不溜手。
於是他派高力士領一隊人馬同行,出發日期定於後年年初,工部從現在開始,全力督工沿海各船坊造出海的大船。
這要換在以前,朝中肯定會有人站出來說勞民傷財,派軍船不遠萬裡前往一座無名小島,這中間不知道要消耗多少人力物力。
但現在不一樣,現在的朝堂沒人敢說李隆基鋪張浪費,尤其是在太子剛剛被廢,全長安都風聲鶴唳的大背景下,以李林甫為首的一班文武都牢牢閉緊了自己的嘴巴,半個“不”字都不敢露。
消耗就消耗唄,又不是消耗不起。現在的大唐庶民都能頓頓見油星,安西、安南都護府在羊毛貿易、棉花貿易中賺的盆滿缽滿,根本不需要朝廷再補貼軍費,戶部和陛下的私庫都十分充裕。
派人去米洲,總比在長安砍人頭來的安全啊!反正坐船出海的是高力士又不是他們,用不著擔心海上風高浪大,有命去沒命回。
高力士心裡這個苦啊,有苦說不出,臉上還得保持圍笑。
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紀,雖說保養得當,但體力和精力到底比不了壯年,換在普通人家都應該頤養天年了。
結果他現在不但不能養,還要冒著葬身大海的風險跟著薛三去米洲。偏偏這事兒還推拒不得,陛下口口聲聲說只信他只能依靠他,他一個做內侍的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能含淚叩謝陛下的恩典了。
唉,不說了,他得趕緊去工部走一趟,好好敲打一下工部的將作監和水部司,這出海的大船一定要造的穩當些,得扛得住風浪,他高將軍的性命盡託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