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怪!
事後李瑛無數次後悔自己提前長舒的那口氣。怎麼就那麼沒有城府,兄長給個笑臉就飄了,沒聽李嗣直跟刑部的人說灣州城不養閑人嗎?!
來灣州的第二天,他五弟和八弟就被分去作坊算賬,說是灣州現在百業待興,但軍屯中會識字算數的人太少,徙流過來的庶人也得頂上。
那李嗣直抓人的時候也很接地氣,先拿出自己今天要看要算的一疊賬本,然後又給他們展示了刺史兆鵬程、司農寺丞薛大壯的一日行程,然後才理直氣壯地要他們上工幹活。
對他大哥倒是很照顧,知道他心情不好沒讓他看賬,但把他安排去了島上的橡膠種植園,每日都要巡林,確保橡膠樹長勢茁壯。
這活雖然不廢腦子,但是十分廢腿腳,每日來回都要消耗大量體力。
橡膠園中沒什麼人,遠離市井喧囂,走著走著心便平靜下來了,精疲力盡之後再回白泥房睡一覺,一夜無夢日子也倒是安然。
直到有一日,他的親大舅子薛願來跟他辭行,說自己要隨船前往毛伊島,為都護府再探米洲航路。
“再探航路?那薛三不是已經探過了嗎?!”
李瑛大驚。
他這個大舅子能文能武,秉性堅貞,要不是受他拖累,也不至於被罷官流配。
來到灣州之後,李琮安排薛願在市舶司做事,聽說那邊的活計施恩繁重,但好歹也是個正經差事,怎麼也不至於要隨船出海啊!
“是我自願的。”
薛願說的一臉認真。
“這一路從長安出來,途徑之地雖不算繁華,但也未見路邊餓殍,便是那遭了災的地方,只要種了土豆紅薯便能活人,以前幾時見過這樣的光景?!”
“薛寺丞說這些都是米洲的良種,但米洲地界甚廣,他也只去了區區兩座城池,還有很多地方未曾踏足。此次組船隊遠航米洲,一是要將灣州的貨物販運到米洲,另外也要在米洲尋些新物産,為大唐打通一條海貿之路。”
說到這裡,薛願頓了頓,白皙的臉上露出一抹羞愧。
“說起來薛寺丞也是我河東薛氏族人,家中長輩之前氣他們分家避禍,到現在也不許他們歸宗。”
“這次我與薛大人長談,甚是自愧不如。殿下您知道薛三郎怎生與我說的嗎?他說他出海從來不但是為了陛下和朝廷,更是為了天下黎庶!”
“只要百姓得豐衣足食,得良種活命,他個人的功名利祿都不重要。如今全大唐都因薛三郎的貢獻得了利,百姓得以有救荒的糧食,有廉價的菽油、棕櫚油,有可以禦寒的羊毛衣和棉花,但薛三說米洲那麼大,還有很多地方沒走到,說不得便有更神奇的物件在等著他!”
“我薛願不如薛大壯甚已!惟願追隨同族,為天下黎民百姓盡一份心力!”
他這樣說,李瑛也很是感慨。
他是知道自家這大舅哥堅貞忠毅,頗有君子之風,但卻不知道他同族的薛大壯更出其右,乃是一等一的無私大公!
這可不是嘴上說說,那薛三郎是真做了不少實事,但又從不計較名利,到現在還只是一個從六品的司農寺丞。
就這麼一個司農寺丞,改良了曲轅犁、製出了菽油、傳授劁豬、養雞之法,建立制皂、羊毛工坊,能飛天能出海,還將土豆玉米辣椒帶回大唐。
不單單是長安城的貴族,全大唐的百姓都因此受益。
薛願說的對,他們這一路行來,途徑村鎮的庶民生活都有所提高,至少油不是什麼稀罕東西,肉蛋三五不時也出現在餐桌之上,百姓的面貌都高昂了不少。
那時候一種生活有了盼頭,想要努力過得更好的期盼。
而這些,都是從薛三這個人出現以後隨之而來的,李瑛從未有一刻感觸如此之深,自己之前習以為常的餐食衣物,要飛進平民百姓家,竟然需要如此艱辛的努力和曲折的機緣。
從這個角度上講,大唐和他們李家,真的要感謝薛大壯,是他讓大唐從上到下都獲利繁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