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此次出海,可是尋到能製作青黴素的材料了?”
李隆基想著,薛三這連救荒的作物都找到了,一點煉藥的材料算什麼,肯定也是有所收獲的。
誰料748卻是搖了搖頭。
“還請陛下恕臣之罪。米洲中南北三地相連,面積乃是大唐的數倍,臣來去匆忙,僅到達中米洲的幾座城邦,並未發現有適合制藥的材料。”
說到這裡它頓了頓,馬上又補充了幾句。
“是原本的材料沒發現,但不代表這次新帶回來的作物不適合。”
“臣想去南洋群島開闢種植園,一是橡膠、可可、咖啡這些林木只能生長在炎熱濕潤地區。再有臣也想利用南洋一年多熟的土地,盡快篩選適合的青黴菌和提取菌素的作物,為陛下制藥。”
你看它這樣說,李隆基就很容易接受了。
畢竟在北地種地是一年一熟,一年才能收成一次種子。
可若是換去江南,很多土地能做到一年兩熟,一年收獲兩次種子,這就等於節省了一半的時間。
薛三說南洋群島能一年三熟,甚至再往南的室利佛逝、闍婆還能達到四熟和五熟,這簡直就是産糧聖地啊!
去!這必須去!就算薛三不去大唐的精兵也得去!
要說一開始748說要去南洋島李隆基還有點捨不得,現在一想到能救命的神藥青黴素和能不顛屁股的橡膠輪,李隆基就覺得沒什麼捨不得的。
薛三雖然能幹,但也不是非要留在朝中,放出去反而能發揮更大的效用。
別的不說,你看這招撫使讓他當的,頗有幾分王玄策滅天竺的風範嘛!出去便拉回個州胡島和兩塊附屬地,這要是留在朝中,正七品最多也就是去個下縣當縣令。
能當縣令的正七品不少,但能出海過洋的就只有薛三一個啊!
想到這裡,李隆基開始覺得讓748去南洋種地是個不錯的選擇,這小子性子直說話橫沖直撞,跟朝中這群老狐貍也尿不進一隻尿壺,到時候被算計了還得他出手護著。
就不如去南洋,選個得力的人手去管南洋軍政,倒也不用怕南洋的戍軍做大,四周都是汪洋大海怎麼折騰也是有侷限的,何況還有個薛三,給薛三十八個膽子他也不敢造反。
但這個管軍政的人選也不能有派系,最好是個孤臣,只聽從自己指揮的,在朝中不能有自己的勢力。
想來想去,他又想到了他的倒黴好大兒——李琮。
李琮曾在安西都護府主政多年,成果斐然,論能力李隆基還是很放心的。
而且李琮的發跡地在磧西,雖然他跟安西都護府的軍將常年吃住在一處,但那群老兵油子都很知道避嫌,私底下幾乎不和郯王有過密的往來,對李琮還不如跟薛三熟稔呢!
這一點上李隆基對安西都護府很放心,至少他在以李亨替換李琮的時候,整個磧西的政局並未發生動蕩。至於後來大食和突騎施的爛攤子,那根本不能算在李琮頭上,純粹是李亨過於冒進了。
所以李隆基想讓李琮去南洋島主持大局,他準備把南洋群島設為大唐的南洋都護府,任命李琮為首任南洋大都護,進位司徒,總領南洋群島軍政大權。
因李琮獻米洲作物有功,特將南洋群島的一千六百畝土地劃為李琮的實封,其上收益全部歸李琮個人所有,無需向朝廷納稅。
面積大小且不說,至少從制度上這已經無限接近諸侯國了。
李琮被叫進宮裡的時候還一臉懵,以他對親爹的瞭解,李隆基此刻應該正沉浸在對米洲物産的新鮮感中,幾乎不大可能想起他這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