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地,彝族叫法,彝族風味菜;
漢族稱肉凍;
這是彝族地區較為講究的一種菜餚。
採用豬蹄和肘子製做而成。
用火烤均勻地將豬腿上的皮烤至半糊狀,將蹄殼去掉,將豬毛刷乾淨,然後將豬腿泡在水中;
將肉放入鍋內煮軟後撈起;
剔去骨頭並將砍成坨坨,不要砍得過小,適當大小即可;
放上木姜、生薑、花椒等佐料,然後放回鍋裡煮上一陣,
鍋中水量是肉的放入2~3倍的水,用微火燉;
水的量能夠保證燉後淹蓋住坨坨肉即可,水不可過多或過少;
將燉好的肉剩入盆中,放在陰涼處,第二天就可以食用了;
食用時,用到切成所需大小,輔以新鮮蘸料;
楚留香並沒有理會這兩小的鬥嘴,自己夾起一塊,放入口中;
他的面前有一碗蘸料專門是用於射地,但楚留香沒有蘸,他是想品嚐一下射地的原始滋味;
射地本身就與很多配料佐料一起煮了很長時間,各種香味並不缺少;
射地引發了楚留香口中大量唾液分泌,這些唾液一接觸射地中那些凝固的膠原物質,很快就在口中融化;
牙齒一咬之下,射地非常有彈性,而隱藏在膠原之下的肘子肉酥軟香糯,使人感到樂趣無窮;
有彈力,有酥軟,有肉香,有膠原蛋白的芳香,口腔之中濃郁的味道,讓人十分過癮;
隨著射地數量在口中的減少,射地中的木姜子味道、生薑味道越來越濃郁,讓原本油膩的口腔立即有了一份舒爽;
就如大魚大肉之後,一碗清爽的白菜湯一般;
不知道,蘸上這佐料滋味會如何?
楚留香想到這裡,立即夾起一塊射地就蘸上了面前的蘸料;
蘸料有兩種,一種稱之為“鹹”佐料,一種稱之為“甜佐料”;
“甜佐料”主要成份是蜂蜜,“鹹”佐料則是有新鮮辣椒圈、香菜、大蒜、胡椒粉等組成;
楚留香自然蘸的是“鹹”佐料,當再次將射地放入口中,射地原本香、糯、酥、軟、彈的口感,由加上了蘸料的辣、鮮等口感;
“彝家射地與漢族肉凍,還是有很很不同!”
楚留香指著桌上的射地說著;
“我猜想,這射地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煮至的過程中,將佐料放入一起煮,尤其是裡面木姜子,這是特色!”
“老楚說的沒錯!”
郭大路結果楚留香的話;
“木姜子讓本來有些膩味的肘子肉一下子變得不膩人,整道菜做到了油而不膩,滑而不散,軟而不爛,爛而不孬!”
“不錯,大哥跟我感受一樣,這道菜其實是一道功夫菜,尤其是對水與火的掌握非常講究功夫!”
蕭石逸也結果郭大路的話;
“火是指灶火,水是指燉煮時一次放的水量!”
“這射地不僅食材叫漢族肉凍有些特別,比之在水和火上更加講究!”
“火是採用小火慢熬出來的,水則是一次加夠,水開了之後,就不能在加水了,否則新加入的水無法與肘子中溢位的膠原完全融合,造成水與膠原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