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世傑將他當兵的歷史簡單地說了一下,原來他跟76號炊事班班長還有這樣的緣分;
“等等,郝同志,喝糊辣湯加點這個,彝族特色石磨豆花!”
“哈哈,糊辣湯配豆花,家鄉的吃法兩摻兒!”
“我覺得把,糊辣湯加這彝族石磨豆花的味道,也是一絕,跟在桐柏吃的味道不一樣,但是這相隔千里的兩樣美食湊在一起,又是一道美食產生了!”
老班長一邊往郝世傑的糊辣湯碗中加入彝族石磨豆花,一邊跟郝世傑講著他的新發現;
彝族石磨豆花是楚雄彝族一道傳統著名小吃;
因其採用優質山泉水和本土高山出產的黃豆為主料以及傳統的製作工藝而得名;
彝族石磨豆花質地爽滑鮮嫩,味道鮮香甘甜,具有寬中益氣,清熱消炎,止渴利水等功效。
在楚雄地區,彝族石磨豆花可以分為甜、鹹兩種吃法;
甜的一般直接加入融化的紅糖濃汁或者一些花蜜、蜂蜜等;
鹹的一般加入紅油辣子,花椒、蔥花、鹽、醋、姜、蒜佐料,麻辣鮮香;
而與桐柏的糊辣湯組成一道新的美食,也是祿豐軍管會的首創了!
“嗯,是不一樣,跟家鄉的比起來,這雲南糊辣椒味道要醇厚一些,豆花的豆香味要清新一些,嗯,這醋,也有些特別!”
“這醋可是祿豐特產,叫祿豐香醋;曾經是貢品,但現在已經是家家都能吃得起的東西了!”
相傳明代崇禎年間,祿豐籍的王錫袞在朝內官至東閣大學士;
他曾經將祿豐醋作為“貢品”帶進宮廷,為了攜帶方便,當時還發明瞭一種“乾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具體做法是將醋精濃縮在乾淨的帛布上,食用時再將帛布浸泡在水裡還原為醋;
明清時期,祿豐作為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一個重要的驛站;
是馬幫運送黑井鹽必經之地;
過往的商賈、馬幫、路客,除在此喝到甘甜的古井之水外,還能吃到由祿豐香醋調製而成的美食,給他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形成了“琅井豆腐祿豐醋,新興姑娘河西布”的民間諺語,透過他們的口口相傳,“祿豐香醋”自此名聲漸起。
“味道真不錯,雖然不是記憶中的味道,但也不比記憶中的差,我覺得這樣更加符合雲南人的口味!”
“你這不是廢話嗎?在雲南,肯定或多或少帶雲南風味,哪裡會與桐柏一模一樣呢?吃的水都不一樣!”
開口的是賣臭豆腐米線的大嬸,彝家石磨豆花就是她做的;
“忘了介紹,這位是楚雄軍管會專門負責婦女與民族工作的田蓮田大姐!協助杜小祥他們公安軍處理民族事宜!”
“她可是老地下黨了,1927年就開始為黨在雲南工作了!”
田蓮的丈夫曾是雲南省黨的高階幹部,白色恐怖時期拒絕黨要求其轉移到安全地方工作,堅持戰鬥在第一線,1930年被叛徒出賣壯烈犧牲;
今天郝世傑他們吃到的松毛豆腐與石磨豆花都是來自烈士的家鄉:琅井!
喜歡鐵道炊事兵請大家收藏:()鐵道炊事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