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水靈光關於滇池與螳螂川的人文歷史與地理知識;
楚留香心中也同樣感悟著:
中華飲食源遠流長,烹飪一種美食並沒有什麼標準規則,一種食材,哪怕是同一道佳餚,在不同人的手中與口中都有不同的標準;
一道讓人喜愛甚至溺愛的美食,不管如何製作,都逃脫不了一個規律:
與天、地、人結合!
任何不與天、地、人結合的美食是不存在的;
民以食為天!
《易經》中,食為兌卦,代表人情和慾望;
天為乾卦,代表本性和天道。
民以食為天代表情緒不能害本性,人慾不能傷天理。
中華飲食正是遵守了這樣的一個法則,才有瞭如今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
這底蘊吸引著千千萬萬中華兒女願意一代一代地傳承,永不熄滅,深深鐫刻進每一位中華兒女血脈當中;
楚留香享受著水靈光帶來的人文大餐,將竹籤上的螺螄肉放入嘴中;
入口的螺螄肉彈力十足,這是新鮮螺螄肉才有的彈性;
螺螄肉外表酥嫩,當牙齒越往螺螄肉裡面深入,螺螄肉的彈力越足;
當將口中的螺螄肉一咬兩半,螺螄肉的汁水立即流向口腔中的兩頰;
伴隨這鮮鹹的螺螄肉汁水流入兩頰,舌頭底部立即生津不少,迅速與這鮮鹹的味道結合;
頓時讓人唇齒之間,充滿鮮鹹的香氣;
這種鮮鹹的香氣與隨著而來的濃郁舂螃蟹的爽嫩與香辣混合在一起;
使得螺絲肉的鮮美風味更加得到突出,尤其是香辣味的介入,更加讓螺螄肉那股清淡的肉香味得到放大;
隨著咀嚼,彈力十足的螺絲肉與嫩滑的盤蟹肉交融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口感;
這種口感在帶來特殊美味的同時,也帶來些許樂趣;
螺絲肉由於部位的不同,軟硬程度與美味程度並不均勻,這使得人在咀嚼的時候,總是在尋找螺絲肉中那最特殊的一個部位;
這部位不僅彈力最強,味道也特別濃郁;
就如吃到羊肉、牛肉中的蹄筋一般,不僅有嚼勁,而且還特別香;
也正是這部位的存在,螺螄肉成為一種非常受人喜愛的下酒菜。
對於這道螺螄的美味表現出極大喜愛的當屬倪不小了;
他直接將舂螃蟹倒入一些在自己的碗中,用竹籤掏出螺螄肉後;
將螺絲肉放入舂螃蟹之中,連舂螃蟹與螺螄肉一起扒入口中;
顯然,用螺螄肉蘸起的那點舂螃蟹已經無法滿足倪不小的口味了。
至於他碗中的竹鼠柳芽丸子已經被他吃了一小半,不吃點主食,光吃菜,也吃不下多少;
柳芽丸子與野雞冠菜在老百姓那裡畢竟是度春荒的食物,要說能做的多好吃,那是不可能的;
只是在春荒的時候,填飽肚子而已,雖有些營養,但也不是不能從其他食物中獲取;
雖然偶有大戶人家做出的柳芽飯與野雞冠菜十分可口,但如用那些製作方法與食材配料,普通老百姓家不如用這些配料、食材去換取一些糧食來的更加實際。
柳芽本身那股苦澀的味道,經過水煮、剁碎、敲打、壓制等工序已經少了很多;
在加上竹鼠內臟的各種肉味覆蓋,已經基本品嚐不出那苦澀之味;
但柳芽那粗糙的口感是需要經過一些工序才能改造完成,但這需要時間,其中有一道工序就需要在清水中浸泡一天以上;
用山茶油爆炒的野雞冠菜口感就要比竹鼠柳芽丸子好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