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件事最終沒有一個定論,雙方也沒有出現一個能舌戰群儒絕對壓倒對方的觀點出現,不過在那之後,儘管報紙上關於這件事的聲量漸漸弱了下去,子彈卻在市民們的腦海裡多飛了一會兒。
最顯著的變化郎振平體會最深,那就是願意將自己不願意讀書卻在身體素質上有特長的孩子送到體校來學習,而不是將孩子簡單粗暴地送去當兵抑或是早早進入社會打工的家長變得明顯多了起來。
少兒拳擊隊也因此得到擴張。
原本僅剩三人的少兒拳擊隊在馬濤參加選拔賽後成功留在了省隊之後,就只剩下全峰和小五一對哼哈二將了。
全峰是小五唯一的師弟,小五是全峰唯一的師兄,兩人年齡相仿,僅相差一歲,雖然身體上天差地別,全峰能力出眾,小五水平一般,但是全峰刻苦,小五好學,兩人在其他人沒來之前幾乎是繫結在一起的。
就如同一起守著孤塔的奔波兒灞和灞波兒奔,一起堅守在風雨飄搖的拳擊隊。
那一段時間裡,拳擊隊算上老秦就三個人,他不愛用助理教練,就這麼兩個孩子,厲害的那個還跟他特別熟,於是天天想怎麼練就怎麼練,白天一起上後山,全峰打樹,小五就打吊在樹上的沙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全峰扛著樹苗上山,小五就揹著沙袋上山。
在山上下來就直奔勇者俱樂部,用那裡遠比體校好的多的訓練設施進行訓練,因為老秦是俱樂部三分之一個老闆,自從他當了拳擊隊的教練之後,他就拒絕了一切其他隊伍要來訓練的請求。
終於將他心愛的訓練裝置保護了下來,專門供他們拳擊隊的兩個孩子使用。
全峰有時候就在想,老秦突然心血來潮主動請纓給他當教練,其實是不是因為他愛這些裝置更多一點。
不管怎麼說,那一段時間是他們訓練起來最暢快的時候。
後來,陸陸續續地來了不少學拳擊的孩子,全峰也有了他的師弟,儘管他比他們的年齡都小。
四年的時間裡,也理所當然地又熬走了一些堅持不下去的孩子。
老秦的訓練重質不重量,要說起來,其實可能比張偉光的訓練還要累人,最後留在拳擊隊的這十幾個孩子不是有些天賦的,就是能吃苦的,整個的訓練氛圍積極而向上,再也不是那個有今天沒有明天的拳擊隊了。
他們這一次也集體報了名。
雖然他們經常出外集訓,練實戰的機會比全峰多得多,可是實戰訓練終歸是訓練,沒有賽場上那種輸了就回家的緊迫感,這次又是勇者俱樂部主辦,所以老秦大筆一揮,讓他們全部參賽。也體驗一把作為集體出征的那種榮譽感。
去體育館的路上,大巴車裡隊員們還有說有笑,可當大巴緩緩駛入市體育場的大操場,隊員們穿著整齊地隊服在人群中走下場的時候,感受到人們眼中投來的那種莫名的敬畏之時,隊員們這才真正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個強有力的集體的組成部分時的那種莊重感。
於是小隊員們難得地收斂了身上多餘的動作,在老秦地代領下,高昂著頭在人群中穿行,到體育場邊緣的籃球館去做檢錄。
喜歡拳力爭鋒請大家收藏:()拳力爭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