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峰躲過那一拳之後,驚出了一身冷汗。
兩人各方面指標相差懸殊,他心理早就做足了準備,此前兩個月他也企圖用刻苦的訓練來儘量將這個差距縮小。
可當他真的站在擂臺上面對馬濤的時候,就像在山腳下仰望懸崖。<,體重110斤,臂展144公分,在同齡人中可以稱作是巨無霸了。
這其中有多少他訓練得來的成果他已經算不清楚,反正他能肯定的是,他的身體條件已經遠超童年時他的實際水平了。
而他的這點優勢,在大他五歲的馬濤面前根本不夠看。
馬濤目測身高接近一米七,臂展不清楚,但起碼跟身高差不多,這點在拳擊手裡不算有天賦,但在全峰面前依然可以佔到絕對的優勢。
最讓全峰驚訝的是他的體重。
這次比賽雖然只在兩人之間舉行,也從一開始就沒有分級別,但還是在賽前進行了稱重。
馬濤的體重只有區區130斤。
但從體重上來說,馬濤實際上已經可以算作這個年齡段裡最大級別的拳手了,可是從身高和比例上的關係來說,他的身高明顯要高過同齡人,但是按照運動員的標準來說,他的體重卻與身高不相匹配。
那麼也許真的像他說的那樣,他進入了發育期,身高先竄了上去,肌肉質量卻沒有跟上。
就算如此,他的身材和技術水平也帶來了足夠的壓迫感。
全峰站在四方的擂臺上,如同在與一隻矯健的獵豹做周旋。
馬濤的技術水平遠超孫佳,腳步靈活而紮實,在比賽甫一開始,雙方拉開距離之後,他就不斷地保持著側滑步,迂迴向全峰逼近。
這是他完全清楚自己處於優勢的一種體現。
他透過連續地向兩側做側滑步,拉長了靠近全峰的時間,同時利用這個時間空當不停地觀察著全峰的動作。
全峰不得不被他的節奏帶動,當馬濤向右側滑步的時候他只能跟他保持同向轉動,馬濤突然變相向左側滑步,全峰即便立刻做出反應,但是身體向右的勢頭沒變。
這一左一右的兩步便讓兩人之間的距離陡然縮短。
全峰只得向左後方快速滑動。
馬濤也不心急,再次改變移動的方向。
就這樣,兩人之間的距離被馬濤的腳步不斷蠶食,在一次相互試探中,馬濤終於還是沒等到將全峰逼到擂臺一角的那一刻,在他認為足夠近的距離中揮出了一擊後手重拳。
全封閉式頭盔的弊端此時顯現出來,緊急時刻全峰無法透過餘光觀察擂臺的寬度,不敢貿然向後躲,千鈞一髮之際,他低頭向前突刺,從馬濤的腋下鑽了過去。
他的腳步一跨過馬濤的站位,擂臺在面前一片開闊,他顧不上回頭反擊,加快了步伐向擂臺的另一方衝過去,再次拉開了距離。
他的心噗噗直跳。
馬濤的那記重拳全然沒有留力,給他留出了足夠大的空當去反擊,而他卻放棄了這個機會。
他不斷地逼問自己為什麼,難道他在恐懼嗎?
恐懼著一旦自己進行反擊,就要被籠罩在馬濤的重拳火力範圍之下。
這就是當一方在身高體重佔據絕對優勢的時候最恐怖的地方,那種無形的壓迫感會時時影響著運動員的精神,最終反應在運動員的身體上,就會讓他發揮失常。
哪怕全峰的精神屬性遠不止一個八歲小男孩的強度,可一站在擂臺上,他就自然也會受到這種情緒的干擾。
這場比賽不止是他和馬濤的對抗,更加是他和自己之間的一場戰爭。
盧向東充當了他的場邊教練,見他躲開了這一記有可能打穿他頭盔的防禦而造成ko的重拳,立刻使勁拍著巴掌,將全峰的注意力拉回到場面上來。
他大聲地鼓勵道:“好,躲得好,就這麼保持!堅持住!”
全峰在確認馬濤處於安全距離之外後,放鬆了拳架,晃了晃肩膀,彷彿要將自從進入比賽哨聲響起之後就如影隨形的重壓卸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