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先生們,雖然有的曾經也在朝堂,但是,年紀大了,雖然有心思,但是也沒有了當初的鋒芒,在書院裡,磨平了稜角,有些事,還真需要李大人這樣的人,挑起一個頭,來保衛書院。
李大人這樣的人,就是書院的刀子,而書院的先生們,就是書院的盾。
李承乾從書院出來之後,並沒有回自己的住處,而是直接去了李二陛下那邊,他是來侍疾的,他來莊子上要親自辦的事兒,也就只有書院這一件事罷了。
回來伺候著李二陛下沒多久,書院就派人過來了,將這件事的結果告訴了李承乾。
也在李承乾的預料之中。
書院根本就沒有反對的理由和能力了,只能在能力範圍之內,儘量的保全書院和那些鬧事的學子。
而後,他們就將崔孝益給推了出來,世家攪動風雲,到最後這枚苦果,還得他們自己吞下去,書院到了現在,才有如此反擊,憋的時間也夠長了。
若是李承乾不找上書院,書院也不會針對崔孝益。
就是可憐崔孝益,這樣一來,崔孝益,怕是活不成了。
若是崔孝益活著的話,面對的,便是整個大堂的文人士子的職責,也勢必連累到清河崔家,崔家為了保全自家名聲,也不會再管崔孝益。
對於清河崔家來說,一個崔孝益,算什麼?沒了就沒了吧,只要對家族好,沒有什麼不可以犧牲的。
書院的處置除卻當初在朝堂上商定的對學生的懲罰之外,另外做了對崔孝益的處罰,那就是勒令崔孝益退學。
崔孝益這相當於是被書院給開除了,訊息傳出去,大家就都能明白,這件事罪魁禍首就是崔孝益,早在朝堂上商議這件事的時候,眾人心裡隱隱約約的就想到了是崔家在背後推波助瀾,只是當時,大家都選擇了一個妥協出來的結果而已。
現在陛下要有如此行動了,那就只能將崔孝益推出來頂罪了。
當所有人都知道這事兒是崔孝益乾的,能不往他身後的崔家聯想嗎?
所以,崔孝益剩下的就只有一條路了。
自盡,保全崔家的名聲。
至於崔家,反正崔孝益也沒有什麼用了,一個雙腿殘廢的人,對於家族來講,沒有用處,反而要花費不少錢財精力來養活他。
所以到最後,這件事,最倒黴的,就是崔孝益了。
李承乾嘆息一聲。
好在李義府暫時在書院,這法子,一定是他力主。
這李義府,也是個朝堂老油子了,這樣的人,對書院有好處,但是他在書院,壞處大於好處,他這樣的人,不能在書院多待,找個機會,找人頂替他,將他調回朝堂。
喜歡大唐第一少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