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幕上顯現的彩色圖片已經達到微米級別,按照它設計的工作高度,這臺衛星可以發現一米大小物體。
只是由於是近地衛星,留空時間只有四天。不過可以同步執行在南洋上空,所以除非烏雲密佈,否則對南洋的監視足以發現敵人的蹤跡。
對於發射基地而言,他們等待這一天足足已經等了兩年,雖然也曾經實驗發射過,但是那是象徵性的,沒有什麼實際的資料可以收集,一切都是按照王達民設想的理論依據。
而今天他們的價值,他們的夢想將真正的得意實現。
組裝工作一絲不苟的進行,沒有因為王達民在場,而匆匆草率。
王達民足足等了一天的時間,倒是他帶了的專家們,都是加入對新事物的探索之中,他們不是航天領域的專家,但是在物理和化學上都是頗有才華的青年。看到一種偉大的可能,沒有什麼比加入進去更加令人著迷的。
第二日,王達民剛洗漱完畢。發射中心的主任及來催促王達民起床,這位激動無比的發射場高階主管,絲毫沒有謙卑的意思,只是一個勁的讓王達民走快點。
累的跟來的兩位夫人,一個勁的喘氣。
發射場距休息室有3公里路,為了安全和不影響現場的物流交通線路,所有非運貨人員一律走行人通道。
2公里一行人走了半個小時,可見這位主管是何等的焦急。
陛下,等會兒,要是有意外,您不必理會我們,自己走就行,千萬別坐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好的。王達民理解他的意思,火箭發射從來沒有萬無一失之說,更何況他們只有一次成功的經驗,沒有把握也是正常的。
至於不要坐車,那是因為,如果真的有意外,消防車趕場時會吧道路堵塞,到時候王達民不但離不開,很可能被困在車裡面,要是被餘火引燃汽車,那就危險了。
此時60米高的塔臺已經脫去了他的防護網,一枚30多米高的巨型火箭,屹立在塔臺旁邊。
這枚火箭同王達民想象的修長的火箭不同,它的身體顯得有些矮胖,這和之前他研究的俄式火箭很像。
看來初期火箭都採用這種設計的確有他的道理。王達民點點頭心中想道。
指揮中心距火箭發射臺還有1公里的距離。這點距離雖不能保證完全安全,但是起碼應該能夠安然脫身。窗外的巍峨的發射臺旁,最後檢查人員開始陸續撤離塔臺。
半個小時後,各部門確認沒有人員滯留,發射計劃正式開始。
先期燃料已經注入完畢,凌晨4點,工人開始向火箭注入另一種化學物,他是讓火箭得到更大燃燒能量的液氧。
確認完畢後,這位主任倒是問了一下王達民的意見。王達民微微點頭。
主任和海軍上將參謀龔得海先後開啟了鎖盤上的發射按鈕。
隨後就是所有大型火箭發射時不二聲音,繚繞起來。
99,98…..
喜歡鐵甲騎兵請大家收藏:()鐵甲騎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