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皇帝的命令剛剛下達不久,滄瀾江軍一廠空軍部不久開始了組裝運載火箭的日程。
王達民的要求是一個星期的時間,軍一廠交上去的時間表是三天。
事實上滄瀾江只用了2天就完成了王達民的要求,而且其中半天是將三段火箭從工廠運往太原發射中心。
華國的技術已經存在瓶頸,核能研究被禁止,量子研究則要求太高,除了龍宮還在進行試驗性質的研究,其他地方撥不到經費研究不起。
空間機械噴氣技術已經提速,但是也只是3箇中心在進行研究,畢竟全面鋪開研究噴氣技術,實在是浪費華國納稅人的錢。
因此相對價廉而技術不高的運載火箭,便是個別尖端基地中科學家希望開拓的領域。
而恰好滄瀾江軍工接到了海軍的一個訂單,他們希望研發一種速度快,能夠脫離引力束縛,在空中對地面目標進行垂直打擊,避開敵方的攔截武器,同時進行自身的定位制導攻擊。
這種武器無疑指明火箭無疑,前面的要求不難做到,後面的要求及顯得有些勉強了。
以他們現在的技術能力,想完成自身的定位和攻擊半途的再定位,有點不太現實。
武器專家們倒是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讓運載火箭提前分離,雷達部分,給炸彈進行定位參考點。
但是被海軍不立即砍掉了,這種武器要是襲擊一次,沒人能夠忍受這種昂貴的代價。不說炸彈的工作不其實不大,對於特定目標還有作用,對於要塞目標這半噸不到的炸彈派不上多大用處。再說每次都要拋棄一個雷達,那種雷達肯定精度很高,製作一個代價不菲。
為了不讓技術洩露,雷達上必定是裝設了自毀裝置,回收是不可能的,這麼一來價效比太低。議會同意你們研究一下,但是裝備就算了。
巨大的火箭沒有遮掩的從特別鋪設的鐵路直接運往太原火箭發射臺,它將在發射臺上組裝起來。
這枚火箭不是王達民提出的5點推進式火箭。而是海軍自己研究的三點式推進。
整枚火箭有主推進器和2個輔助推進器組成,因為是3個推進器,所以在火箭的三段都裝裝設有穩定翼。
作為講被拋棄的底層,主推進器和輔助推進器,他們的價值就是那起初的一段。
但是眾所周知這個部分體積最龐大,價格確實最便宜的。
比較華國現役的戰鬥還要便宜。但是火箭的頂層,也就是他的最上面一段,它要承接貨物,並未衛星提供工作能量,這個部分的價值卻是最高的。
當然最核心,價值最高的肯定是他的貨物,包括這個運載器本身的價值其實也是要算在這個貨物的價格之中。
王達民帶來的專家,其實都是新人,至少在航天領域絕對是小白一枚。
王達民帶他們來,就是打算讓他們在這裡學習和工作,以便為未來擴建航天基地儲備人才。
一旦王達民決定正是啟動太空計劃,那麼整個華國的中心將迅速轉變。
未來的方向,迅速進入新的層次。
60米的發射臺上,32米的火箭正在進行最後的組裝,火箭發動機正在進行最後的模擬試車,隨後火箭燃料注入主火箭和助推器中。
王達民當然知道更加好的固體推進器,但是以眼下的技術來說,液體燃料更加容易控制。
人們毫不懷疑,人類是否能夠登上沒有重力的世界。
只是從沒向過這天居然可以再有生之年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