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永珍已經可以說是初成氣候,以永珍科技為主,還有其它一大堆零零散散的業務,包括在東帝汶的各種投資。
隨著影響力日漸雄厚,外界對永珍的關注也越來越多。
對這個始終帶著些許神秘色彩的科技企業,外界的各種猜測都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這其中,尤以那個“二戰系列”的說法流傳最廣。
而且隨著這個說法的廣泛流傳,各種細節也被網民們群策群力,逐漸腦補完善。<od“紅色警戒2:森羅永珍”在華夏玩家間的傳播,這一論調更是幾乎成為“正史”。
雖然謠言傳得十分玄乎,但不管怎麼說,永珍作為一家為環保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企業,各方面的名聲還是非常不錯的。
一些機構也對永珍做過評估,但由於永珍是林寒個人的獨資公司,而且還有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黑箱子”永珍第一實驗室,所以外界對永珍的評估也是各說各的,沒有個定論。
雖然別人都是捉摸不透,但林寒自己還是有數的。
永珍科技的業務,雖然有很多是他藉助許可權能力實現的,但也並非完全沒有技術含量。
如汙水處理公司,最開始確實是依靠他的生物許可權能力發達起來的。
但隨著逐漸的發展以及企業兼併,汙水處理公司也的確開創了一些先進的管理、處理技術,公司體制也變得越來越規範完善。
再如永珍天氣公司,雖然起初是藉助了林寒氣象許可權的能力,但畢竟只是在資料上借了力,自身的技術還是十分過硬的。
目前為止,永珍天氣早已成為國內頂尖的天氣服務公司,且與漢東省氣象局的關係十分密切。
第二、第三實驗室的勢頭也非常不錯,已經做出了一些小的成果,而且還請到了一眾學術大牛名義上的加盟。
掛名的大牛裡面,除陳哲聿之外,甚至連世界級電腦科學家,姚其智院士都被拉了進來。
這些頂級科學家們,都不差錢而且大都沒有特別強的金錢慾望,之所以願意在永珍掛名,其實很大程度上是在肯定實驗室的前景。
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將第二、第三實驗室建設成像貝爾實驗室一樣的科研聖殿,也未嘗不可。
永珍基金由於阿里寶的幫助,以及永珍森林強大的宣傳影響力,發展勢頭也是十分迅猛。
而且由於永珍基金全體成員都有計算機專業的背景,加之林寒本人的高度重視,所以基金在資料處理等方面有很多的獨到之處。
可以說,在同等規模的基金公司中,沒有一家比永珍更有硬功的了。
除了這些,永珍還包括地方政府十分關注的垃圾處理公司,堪稱搖錢樹的永珍酒業,未來可以佔據苗木業半壁江山的永珍苗木……
隨著佈局越來越大,林寒也漸漸意識到,有必要對永珍的結構進行一次整頓重組了。
……
“各位,今天召集大家過來的原因,想必你們多少都已經聽說了。”林寒兩手搭在會議桌上,緩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