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佈置成病房的拍攝場地中,放置著一張病床,沈歡正盤腿坐在病床上,一女坐在床榻一側,一男正背對著他,面朝窗戶。
窗外有光照進來,打在床上,房內其他地方卻顯得陰沉,甚至有一種可以看到的寒冷。
他們正在拍攝。
在地震發生後放了一個禮拜的假後,大家就已重新回到了劇組裡,回到了他們的工作崗位上繼續工作。到現在,算上放假之前的那些拍攝時間,已經拍了兩月有餘,現在正在拍最後的戲份,也就是所謂的殺青戲。
窗外照進來的並不是陽光,七月的陽光太猛烈燦爛,照不出這樣的效果來,那是劇組在棚內自己打的光。
這也是很多影視劇中拍攝中經常做的,而普通觀眾可能又不太理解的地方:為什麼明明有大好的自然光線不利用,非得先把自然光給隔絕了,再自己打光呢?這不是純粹浪費錢嗎?其實全部都是為了營造導演想要的光影效果,而不同的光影效果,是有著不同的鏡頭語言的。即使很多觀眾們可能不理解其中的玄妙,但是這種效果是會直接對他們的觀影感受產生影響的,並不需要他們對此有深刻的理解,就像你嚐到甜的東西,自然就會覺得甜一樣,道理是一樣的。
“媽,兒子不孝,不能給你養老送終了……”
沈歡坐在床上,身穿病號服,低頭哽咽抽泣道:“趁年輕……”
他說到這裡似乎哽住了,過了兩三秒,才把下面的話說了出來,“再找一個吧……”
坐在床邊的那位女演員正是在劇中飾演他母親的鄒文琴,這也算是戲份拍攝時間在劇組中跨度最長的一位女演員了,從第一場到最後一場,都是她的戲。畢竟她的咖位還是比較小的,不可能像羅羨陽那樣,讓劇組專門把她的戲排在一起集中拍攝,總體原則上還是她來遷就劇組的進度安排。
現在這位女演員聽到沈歡的話之後,也是低著頭,用力吸了一下鼻子,然後哈了一口氣,似乎是在忍淚,隨後抬頭,強顏歡笑了一下,道:“媽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這悲慼的場面,這肅殺冰冷的光影效果,兩人這番悲傷的表演,著實不像是喜劇片。
鄒文琴說完之後,扭頭,看向那個正背對著他們的男人,接著剛才的話說道:“張洋是個值得託付的人。”
沈歡正悲傷到無聲嚎啕,聽到鄒文琴這話,他抬起頭來,看向那男人的方向,悲傷到無聲嚎啕的那個悲慼表情凝固在臉上。
面朝窗戶的那位男演員到這裡終於轉過身來,臉上的表情很奇怪,既像是傷心,又似乎有掩飾不住的喜悅。
“洛兒,我都想好了,打今兒起,咱們各論各的。我管你叫哥,你管我叫爸……”
正坐在監視器後看著的俞清泉,嘴角已經揚了起來。
雖然明確地知道劇本,知道所有的戲會怎麼走,但是當他親眼看到畫面效果出來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感到一絲滑稽和喜感。而這種感覺,他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整個過程中經常出現。
這可能將會是一部優秀的喜劇,如果後期製作能夠保持他們拍攝中的這種水準的話。
俞清泉已經在心中給出了這樣的一個評價。
只是商業上能不能成功,他就不太敢確定了,畢竟他雖然很喜歡自己這兩個月所拍的這些素材,可是他自己的口味並不能夠代表市場,而市場這種東西,又是最難琢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