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光是場次勝負積分方面,失敗一方的80積分就比勝利一方的120積分少40積分了。
不過綜合下來,林鴻影還是獲得了412的關寧積分,也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而這之後因為也沒有其他事情做,林鴻影又打了好幾場關寧校場,總得來說有勝有負。
他本週獲得的關寧積分也來到了3500多,達到本週上限的五分之一多一點了。
本來打了幾場,感覺運氣不錯,都分配到了比較好的場次,林鴻影還想說多打幾場的。
不過可惜已經到了早飯時間了,林小彬的通訊接了進來。
於是他便放棄繼續打關寧的打算,直接下線去吃早餐了。
玩遊戲打架什麼的,哪有吃美食來的重要啊!
“小彬,今天早餐吃什麼啊?”一走出虛擬倉,林鴻影便開口問道。
“少爺,今天吃老鼠粄!”林小彬回答道。
“老鼠粄麼?那倒是有段時間沒吃了!”
林鴻影聞言很是期待的走向了餐桌。
不明就裡的人初一聽老鼠粄的名字,很容易誤以為它是由老鼠肉之類的食材做的食物,從而對老鼠粄有些牴觸。
然而事實是老鼠粄雖然名字上帶有老鼠二字,但製作它的材料可跟老鼠沒有任何的關係。
之所以叫這個名字,其實有兩個說法,第一種說法源自於贛南地區。
據說是當地人見這種食物形狀很想老鼠屎,所以便叫它“老鼠屎粄”,只是後來覺得不雅所以便改為了老鼠粄。
而第二種說法,同樣也是跟這種食物的形狀有關。
贛南人覺得老鼠粄的形狀像是老鼠屎,而客都大埔人則覺得它更像是老鼠的尾巴,所以同樣也叫做“老鼠粄”。
其實老鼠粄是一道以粘米、肉碎、蔥花、胡椒粉等為主要食材製作的客家早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老鼠粄的做法並不複雜,就是有些耗時,去粘米用冷水浸泡幾個小時,撈起瀝乾水分後磨成米粉,取一部分米粉蒸熟,然後與生米粉一起用開水拌和,反覆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
最後以特製的“千孔粄擦”架在面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摩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乾即可備用。
吃得時候,煮或炒均可,配上肉碎、蔥花、胡椒粉等佐料即可食用。
老鼠粄雖然是是客家美食,但是在粵港澳地區也很是流行,如若在香江,因“老鼠”之名不雅,當地人以粉條兩端尖,狀似銀針,稱為銀針粉。
而在珠三角地區也有瀨粉這種食物,相傳就是從老鼠粄改良而來的。
不過與老鼠粄將生熟粘米粉揉成麵糰用“千孔粄擦”摩擦不同,瀨粉是直接把泡好的粘米磨出的米漿。
一分為二,做成生漿、熟漿,再混合兩者,打至軟滑,再透過漏勺將粉漿漏到鍋中煮熟,粵語中,這個漏出米漿的動作叫做瀨,也就有了瀨粉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