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古人的智慧、權謀和膽量,遠比現代人卓越。甘肅地廣人稀,許多大地主家裡都缺佃戶,普通中產階級家裡也存在缺人手現象。
縣令大人下定決心要留下城外的饑民,人口的增長也是為官在任是否稱職的評判標準之一。
以往安置災民,通常是短期的賑濟後,發還原籍,估計縣令大人一是看這些災民不太多,本地完全可以消化掉;二是覺得這裡地廣人稀,有人才能有經濟繁榮,妥善安置災民也是政績啊。
官府把各家各戶集中到了城門口,縣城裡從來沒聚集過這麼多人,象趕大集一樣,大家一邊忙著和好久不見的七姑八伯打招呼,一邊看稀奇。
衙役們在大聲地宣佈,各家有需要人手的都可以在饑民中選擇,官府在落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
饑民也各有打算,有的想打短工,過幾個月回家鄉去,故土難離。有的想賣身為奴,看看這小縣城,大災裡還有吃的,這就是沃土啊,能在這終生生活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劉大媽搗了搗李小紅:“咱們學院裡頭也缺人。”
“缺哪些人?”
“做飯、掃地、倒馬桶的、看大門兒的。”
“那現在是誰在做這些事呢?”
“都是那些家貧的學子,幹活抵學費的。”
李小紅不說話了,她原本就是把這些瑣碎的事情全部丟給劉大媽,劉大媽這樣處理也很好。
現在若是有廉價的勞動力,當然更好。不能讓家貧的學子一直勤工儉學下去,人家是來學知識的。
李小紅不去與人爭,由著那些大地主大富豪,先去挑人。
她隨著人群慢慢混到喬小衙役身邊,低聲道:“二妹夫,給我家裡挑上幾個老實可靠的。”
喬小衙役陪著笑臉兒,眼睛沒有看李小紅,象探照燈一樣,掃著場裡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嫂,你放心,我已經看好了幾戶人家,我家裡也需要找個帶孩子的『婦』人。”
李小紅心領神會的到旁邊去登記需要的人選,她是想著有合適的人選,給兩個老宅子裡配上人,自從王大媽嫁人了,兩個老宅子都是李媽媽帶著傻姑去忙活。
過了一會兒劉大牛擠了過來,他是直接從莊子裡過來的,探著腦袋看了半天,才找到妻子。
官府不僅通知了縣城裡的人,縣城外的村莊都通知到了,劉家莊的里正也過來了。
縣令大人是下定決心,今天要把饑民的問題全部解決掉。
夫妻倆躲到一邊去說悄悄話,一段時間不見,小別勝新婚,兩人有說不完的話。
李小紅問劉大牛:“農莊還需不需要人手?”
劉大牛搖搖頭,農莊跟前也有饑民,他偷偷地觀察,有好的直接留下來,不需要透過官府,透過官府有時反而麻煩。
李小紅知道大的莊子,許多都是偷偷地開荒,隱瞞了佃戶人數,少交官府的稅銀。如果按實繳納,沒有莊子能賺錢。
在這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民不報官不究。…
現場的饑民很快減少,那身強力壯沒有家庭負擔的,快快被人挑走了。
家裡負擔重,上有老下有小,拖一大家的人,或者是家裡只有老弱『婦』孺沒有壯勞力的就被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