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先回老宅子見了李媽媽,讓李媽媽陪著自己進空間一趟。
自從壯壯娘進了空間,李小紅沒再單獨進去過空間,其實李小紅骨子裡,和李媽媽是很相像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人,恨不得掏心置腹的對別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人,連看都不願看一眼,壯壯娘就屬於她不喜歡那種人。
李媽媽嘲笑她終於想起來自己還有個空間了。李小紅略有尷尬,前一陣她確實忙於賬房學堂,和劉文星趕考的事,這兩邊的老宅子和空間全部丟給了李媽媽,一點沒過問。
現在要用空間了,才想起來要進去打理打理,這種臨時抱佛腳的行為,確實不大好。
李媽媽也就這麼一說,她沒有心思去指責女兒,在她看來,女兒做的事兒都是正事兒,她把女兒培養了那麼多年,去做個學校校長,總比做農民有前途。
空間裡已經大變樣了,可不再是一個小院子了,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農莊。
李媽媽慢慢給她介紹,那最早開墾出來的田地,成熟速度是最快的,半個月就能收一茬麥子,新開墾出來的田地,與外面的田地的成熟速度是一樣的,要四五個月左右。
李小紅看著農莊裡還養了兔子、雞、羊,有些猶豫的和媽媽商量,別養這些東西了,把糧食都攢下來。
兔子要吃草,總得有田去種草,現在人們吃糧都困難,買兔子的人更是少了。
李媽媽同意地點點頭:“這些我早想到了,就是處理不掉,現在人哪有餘錢買肉啊。”
李小紅只說:“我去想辦法。”
兩人又商量著要把麥子少種些,多種些粗糧,土豆,玉米的產量高,萬一饑荒蔓延到古浪縣城,能救活一個是一個。
李媽媽可是吃過觀音土的人。對於饑荒的認識,她比李小紅更加清醒。
她領著李小紅看空間裡的幾個糧倉,原本打算餵牛餵羊的棚子全部用來堆糧食了。
壯壯娘遠遠在地裡幹活,並不湊近兩人,她還是不喜歡與人相處。
走在古浪縣城的街頭,李小紅明顯感覺與以前有所不同,有些『操』著內地口音的人,集中在城門口,等待官府的救濟。
也不知這訊息是怎麼傳出去的?說是甘肅這邊地多人少,好生存,許多人逃難沒往京城長安去,反而往這荒涼地方來。
甘肅這邊確實地廣人稀,可是能用的水源也少。算下來,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並不多。
這些人大約是沿著絲綢之路的路線過來的,能走到這裡的人,都是意志堅強,或者說幸運的人。
古浪縣因為地處南北交通要道,屬於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節點,因此商業比較發達,即便受制於唐朝普遍的農民貧困現象,但是抗災害能力比較強。
縣城裡的一些大戶還在城門口開始施糊糊,李小紅很同情這些饑民,讓傻姑揹著一袋面送到城門口朱大地主的施糧點,和大管家打了招呼,讓朱家代為施捨。
臨走竟然看到幾個中年的漢子,喝了自己碗裡的麵糊糊,還去把那些老弱『婦』孺碗裡的飯搶來喝了,她不由得大為憤怒。
官府的人也在維持秩序,喬小衙役帶著一幫人,拎著棍棒就上去把那群搶人口糧的人,打了一頓。
喬小衙役站在災民之中,大聲的喊:“所有領糧的人必須排隊,不得擾『亂』秩序,不得強搶他人財物,若有違犯,立刻投到大獄裡去。”
旁邊有人小小的聲音說:“只要大獄裡面有吃的,坐穿牢底也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