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紅還在沉沉的睡著,中間李媽媽進來了兩趟,看女兒還處於深度睡眠中,沒辦法只能把兩個孩子分別抱進來,讓孩子在媽媽身上吃了奶,又把孩子抱了出去。
李媽媽給女兒掖了掖被子,女兒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面經歷了兩次生孩子,哎,真是不可想象。
李小紅這一覺足足睡到了第二天的中午,她坐在大床上想,昨晚是怎麼進來的呢?又該怎麼出去呢?
這樓房被形成一個密閉的空間,可以遮風擋雨,但不能坐吃山空,還是要未雨綢繆。
她用力的想著要出去,要出去,睜開眼睛一看,果然,老天爺誠不欺我,她又回到了大唐朝的小院子裡。
她在心中默唸,回到樓裡,回到樓裡,睜開眼睛,還坐在公寓樓裡面的大床上。
她將昨天泡在池塘裡的衣服撈起來,仔細看看,這水雖然沒有其他的功能,至少有一個好處,髒衣服扔進去泡泡,撈出來居然就乾淨了,不需要捶,不需要打,不需要揉。
整個一個全自動洗衣機啊!
而且溼衣服撈出來直接曬,沒有皺皺。
好吧,這是現代李小紅帶去的惡習,李小紅酷愛洗衣服,但不喜歡擰乾,愛拖地,但不愛擰拖把。
李小紅把家中給孩子買的雙層晾衣架搬了出來,放在公寓樓外的沙土地上,現在外面沒有風,也沒有太陽。
但她總覺得晾衣服在外面總比晾在家裡乾的要快。
李媽媽早已經做好了飯,端到了桌上,這是李媽媽一貫的風格,只炒了一個菜,一大盤子,質不夠,量來湊。
李小紅也繼承了李媽媽的特質,幹家務一般般,做飯僅止於做熟,拖地總有些地方拖不乾淨,衣櫃裡面剛收拾完過幾天就又亂了。
好在三個臥室面三個大衣櫃,滿滿的,裝的全是衣服和被褥。
因為李家大哥,在團場有200畝耕地,而大西北這邊的團場盛產棉花,全國聞名。
李媽媽給兒子看地的同時,採棉機採不到田間地頭,她就撿一點,回來給李小紅都打成被褥。
李小紅曾笑道:“再也不要做了,再做我這一輩子都用不完這些。”
現在看看,實在覺得,以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李小紅吃完飯,到外面看看,居然衣服已經幹了,池塘裡的水又恢復了澄淨。
李小紅對於要做什麼行業謀生,心裡已經有了大概的盤算,給李媽媽說了一聲就獨自一人回到了唐朝小院裡。
她將大門鎖上,找馬嬸去了,馬嬸如往常一樣,自家糧店裡守店。
李小紅跟她說,以後打算以洗衣為生,因為院子裡頭有一口井,而這裡的風沙大,人的衣服髒的快,偏偏有水的地方少。
兩人一合計,都覺得這是一個好行當,雖然掙錢不多,但是也夠李小紅母子兩人嚼用。
馬嬸熱情的帶著她在西街走了一圈,給李小紅介紹了幾家相熟的店家。
李小紅不由得慶幸,自己搬到小院裡,第一次買米買面買油都是從馬嬸家買的,本是為了還馬嬸的一份情,卻先讓馬嬸看到了長期合作共盈的可能。
其實李小紅來找馬嬸商議之前,自己在心裡已經做過商業分析。
古浪縣西街是做小生意的店面,北市是做大買賣的豪市。
她的客戶應該主要集中在西街上,手裡有一點點餘錢,想要享受生活,但又不足以單獨僱人打理家務。
而北市大多富有,通常家中有專門做家務的僕婦。
李小紅用身上剩下的最後兩文錢,買了一個楊樹筐。
除了馬嬸介紹的幾家相熟的,各找了一些衣服給她之外。
她又從頭到尾,每家拜訪了一下。
馬嬸在這條街上也算是幾十年的地頭蛇,李小紅無意之中沾了光。
雖然大部分人捨不得這筆多餘的開支,要把家裡黃臉婆的剩餘價值用盡,不願意把衣服交給她。
但也沒有人對她惡言相向,她順利的拿到了第一筐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