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霄並不是不知道從前的廠子,因為鐵飯碗的關係,工人的工作積極性並不是很高。
東江的第一個廠子,人員經過精簡之後,只有二百多人,再加上生產的還是高檔服裝這種需要慢工出細活的東西,並且按件計錢,所以消極怠工的情況是很少發生的。
他也就從未想過將廠子改制這種事。
但帝都這這家廠子就完全不一樣了。
這邊只有一個車間二百來人,是在生產吉祥鳥的服裝,採用按件計錢的模式效率還算不錯。
但剩下的人,乾的工作和姜婷從前乾的差不多,每天做幾十上百件衣服,只能賺到十塊八塊的。
工作量這麼大,賺的卻那麼少,消極怠工的人自然就多了很多。
所以肖建國才不得不用臨時工來強制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
肖建國畢竟跟在陳霄身邊有一段時間了,聽他說要把廠子改制,他立馬來了精神。
興奮的同時,卻也有不少擔憂。
“老闆,改制這種事情咱們是不是慢慢來,不然弄不好,整個廠子都會受到影響。
從前也不是沒有其他廠子改制過,但大多數的效果都不怎麼好。”
陳霄自然明白改制對一個工廠的影響有多大。
可他實在是沒有多少時間浪費在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上。
索性他直接將幾個廠領導直接召集到了辦公室裡面,簡單的給他們說了一下,改制的方法和目的。
“我就簡單的說幾點吧。”
“臨時工畢竟是隻是臨時性質的,雖說眼前看是利大於弊,但他們的不可控性實在太大。
所以,我還是覺得最好是能把他們全都重新轉化為正式員工!”
說到這裡,肖建國等人不解的問道。
“可是老闆,他們一旦成為正式員工之後,目前的工資就會少一半還多,他們未必會答應啊!”
陳霄微微一笑點頭道。
“那就提高待遇,讓他們的收入保持不變就好了!”
“這怎麼能行,他們的工資提高了,其他的員工一定會有意見的啊!”肖建國直接站了起來,激動的說道。
陳霄示意他先坐下,不要那麼激動。
“增加工人工資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增加更多的福利,或者評選年度、月度優秀工人等等辦法。
但這些都只是只能讓一部分人得到實惠。”
“而我想法是,推翻從前的固定工資方案,所有人都依照每天的工作量計件算錢。”
“打個比方說,某個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資是十塊錢,而他每天能做出四十件衣服,那咱們就可以以每件衣服兩毛五的價格來給他們指定標準。”
“這樣一來,想要多賺錢的人,就只能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加快製作每一件衣服的時間,從而在更短的時間內,製作出更多的衣服。”
陳霄的這個辦法,即便是放在這個時代,其實都不是什麼新鮮事,因為現在很多私有工廠或者合作社之類的企業,已經開始採用這種模式了。
很多國有企業從八十年代初期開始,也嘗試過這種全新的工資計算方法。
只不過,在早已經習慣了懶散的工人抵制下,大多數還沒正式落實,就被取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