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可以重新入職,每天輕輕鬆鬆的八個小時班,就可以回家休息了,為什麼非要十幾個小時連軸轉,這麼拼命呢!
肖建國似乎看出了陳霄臉上的疑惑和不解。
低聲跟他解釋道。
“老闆,我們也不是沒和他們提過重新辦理入職的事,可好多人都拒絕了。
他們反倒認為,現在這樣挺好,每天雖然很累,可賺的卻比從前多了一倍!
相比之下,若是重新入職,每天就能工作幾個小時,輕鬆是輕鬆了,賺的錢卻足足少了一半還多……”
“而且,我覺得,其實這樣更好一點,他們幹一天就結算一天的錢,沒幹活也就不用給錢。這樣咱們訂單量比較少的時候,開銷也能省下不少!”
肖建國的解釋,陳霄幾乎一下就明白了。
說白了,這幫人就相當於臨時工。
和後世那些經常性提桶跑路、幹一天休三天的三和大神差不多。
但他們和三和大神不同的是,他們並不是幹一兩天就不幹的,而是隻要有工作就會一直幹下去。
相對應的,就是乾的活多了,賺的錢也就多了。
在這個一切向錢看的時代,能多賺一倍的錢自然是要比每天固定上班,賺死工資要強很多。
雖說鐵飯碗不再吃香是幾年後才逐漸被人們意識到的。
可此時就有人有這種想法也不算怎麼奇怪,畢竟,一種影響巨大的社會現象,不可能突然出現,一定會有個漸變的過程。
而這部分人恰巧就是最先嚐試這種模式的人而已。
陳霄聽完肖建國的話,大概也能瞭解,為什麼他這麼憨厚老實的一個人,明知道這種事的存在,卻選擇閉口不談的原因。
最主要的還是,從前捧著鐵飯碗的那幫人工作效率實在是太有限了。
有了這幫臨時工的加入,全廠的生產效率反而提升了一倍不止,而且這些人在沒訂單的空閒時期,完全不需要支付工資,僅是這一項就能讓廠子省下不少錢。
不管他們怎麼算,都感覺僱傭臨時工,可是比招聘正式員工划算的多。
陳霄其實也明白,這種模式早晚會成為時代的主流,只是他沒想到,這個頭卻是從他這裡開始的。
旋即,陳霄一臉苦笑的說道。
“但,這樣也不是個長久之計啊!
臨時工的效率固然更高,那是因為他們從前就是這個廠子的人,環境和工作流程都很熟悉。
但今後若是新來一批技術不如他們的人,產品的質量你們又拿什麼去保證。”
肖建國有些不好意思的撓頭道。
“對不起老闆,我沒想的那麼遠……”
“算了,現在和你說這些,你也未必能懂。晚點我給你弄一份詳細的全廠改制的計劃書吧,你好好研究一下。”
喜歡重返1990請大家收藏:()重返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