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功夫,一道道菜餚就陸續上桌了,最先端上的是青瓜醬佐三文魚肉。
醃製的鱒魚條,口感綿密,口味偏鹹。和大多數煙燻的三文魚一樣,只是口感更新鮮潤澤一些。
甜菜根和甜的醃漬蘿蔔片算是一個不錯的調味,整體味道比較清淡,中規中矩的一道菜餚。
隨後是很傳統的炙烤扇貝,貝肉的口味很平衡,辛香味恰當,火候掌握的非常好。
炙烤的嬌嫩成型,入口絲毫沒有纖維感,輕微炙烤帶來的香味突出而不過分,讓人垂涎,簡單傳統的做法卻令人印象深刻。
紅燒石斑魚也被端上了餐桌,這道菜就做法平庸了,阿拉伯地區的香料過度增加了香味卻與石斑並不和諧,而用藏紅花調味的米飯搭配其中更顯得不倫不類,雖然米飯吸收了魚肉的鮮汁,而且滿含嚼勁,單這調味確實並不理想。
隨後上桌脆皮燒豬肉成為了餐桌上的一道風景,色澤金黃油潤的燒豬肉一上桌頓時引來了眾人的垂涎。
黎齊和史密斯忍不住哄搶著夾起,張曦原也趕忙吃了一塊。
優質的五花肉透過玫瑰露、野蜂汁、梅香粉等一系列調味料醃製烘烤,烤脆的豬肋肉油脂酥香,入口即綿,火候控制的恰到好處,三分鐘功夫整道菜頃刻見底。
隨後上來的法國蝸牛反而顯得沒有什麼特色了。
鮮蝸牛搭配的檸檬汁和菠菜泥、黑醬汁,唯一的作用也就是中和了前菜的一點點油膩,口感單調沒什麼特色。
再之後,薄切片燉章魚配軟殼蟹與甜番茄調味汁被端上桌。
這道菜品卻遠遠超過了黎齊等人的期望。
黎齊和張曦原本身對歐洲菜餚中的海鮮就不太感冒,但這道菜餚卻非常令人欣喜
章魚經歷了幾次溫度的變化、工藝的壓制以及最後的薄切片,嚐起來與“肉”極其相似,口感柔和,卻又保留了“海”的味道。
油炸軟殼蟹,所有部位都可輕易切開,口感綿甜細膩、蟹香濃郁、不顯油膩,完全是味蕾的享受。
而番茄被切為均勻小塊,刀鋒鎖住番茄天然的甜美,大小適中與海鮮一同入口非常享受。
幾種食材相互融合,互相襯托,再加入小蔥、香菜、檸檬、橄欖油等輔料調味,清甜美味,令人印象深刻。
最後上桌的菜餚是烤雛鴿、燉青豆配培根與融烤土豆。
雛鴿先烘烤再碳烤,肉質細膩、熟度均勻,脂肪在微脆而入味的表皮下均勻分佈,從而達到近乎完美的口感平衡。
搭配的牛肉醬汁為雛鴿增添了肉香,同時與培根又是絕佳搭配。
看似簡單的蔬菜在整個菜品中嚐起來卻非常明亮,融烤土豆香糯入味,溫和細膩的青豆泥又緩衝了多層濃香。
所有食材不需要過分繁雜的工序,原始滋味便默契地配合,這道菜品更像一個巡迴,百食不厭。
喜歡美食與寶藏請大家收藏:()美食與寶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