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同的是,房玄齡一直活到70歲高齡,杜如晦則於630年病逝,終年46歲。
可以說老杜比起小杜實在是厲害太多了,就是如今的杜荷,在羅逸看來其實是差了些水準。
至少他歷史上確實出了昏招,慫恿李承乾造李二的反。
讓羅逸很不爽的自然是有歷史發明家稱,“房謀杜斷”主要指房杜兩個人出主意幫李世民奪嫡。
房謀杜斷,所謀、所斷的,不排除有奪嫡內容,但主要應該指軍事謀略。
第一點,李世民說了,房玄齡自謙把功勞讓歸於他:“譬如玄齡等功臣,雖有益於國,能自謙讓歸之於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開國才叫功臣。所以這裡明顯指開國時期,房玄齡作為總參謀長的功勞。
難道歷史發明家認為,這個“功勞”指算計李建成的“陰謀詭計”麼?如果是“陰謀詭計”內容,李世民會把這個叫作“歸功於朕”嗎?
第二點李世民還蓋章“玄齡與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共取天下”,難道這也是指玄武門嗎?
按照他們的說法,難道是李建成害得他們“出百死,得一生”的?難道他們想說,李建成是勾結外敵的奸細?
而且李二說過:
“今玄齡等有決勝帷幄、定社稷功”,
“貞觀以前,從我平定天下,周旋艱險,玄齡之功,無所與讓”,已經說了是“平定天下”之事。
第三點,李世民與房玄齡商議事情,房玄齡說杜如晦善於決斷,杜如晦來了,剖斷如流,用了房玄齡其中一個主意:
“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及如晦至焉,竟從玄齡之策也”,應該也是軍謀為主。
至於杜如晦,杜如晦傳裡說,【後從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嘗參謀帷幄。時軍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
“剖斷如流”,應該是就是指“杜斷”;“軍國多事”,已經點明瞭是軍謀。
而且李世民的“奪嫡圈”心腹共有三個人: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
如果是商量“奪嫡”內容,那麼應該也有長孫無忌參與。這裡看起來好像沒有長孫無忌的參與,應該是商議軍謀。
而且這件事應該發生在李世民與杜如晦還不太熟的時候,應該是剛剛征伐天下的時期。
李世民與房玄齡初見之時,李家剛剛起兵兩三個月,李世民與房玄齡一見如故,把他引為謀主。
【隰城尉房玄齡謁世民于軍門,世民一見如舊識,署記室參軍,引為謀主。】
按照正常邏輯,李家剛開始征戰天下,李世民給自己找“謀主”時,看重的肯定是軍事謀略,而不是要專門僱傭一個“陰謀家”。
且史書蓋章房玄齡征伐未嘗不從,一直陪著李世民南征北戰。
如果房玄齡是專門出主意奪嫡的陰謀家,專門呆在長安對付李建成不是更好?用得著“征伐未嘗不從”,一直隨軍?
所以羅逸覺得這就純屬荒謬罷了。
況且羅逸也覺得房謀杜斷是真實有本事之人,不管是未曾謀面的杜如晦,以及與他忘年交的房玄齡,那都是歷史上濃重的一筆。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