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武則天知道後嘆了一口氣,問李昭德,“武家的天下由武家人繼承,天下人應該可以理解啊。”李昭德就勸武則天,“自古未聞侄為天子而為姑立廟者”,武則天此時仍然猶豫不決。後來李昭德故意離間武則天姑侄,說魏王武承嗣權傾朝野,若有異心篡位,必將直接威脅武則天的地位,武則天也有些擔心。
再後來魏王相位被罷免,第一次奪嫡大戰告一段落。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一開始武則天藉口謀反,誅殺岑長倩等反對勢力,是有意扶植武承嗣的,岑長倩為武則天稱帝立過大功,肯定知道他沒有謀反之心,謀反罪只是藉口罷了。
同時也可以看出,在李昭德這些人潛意識中,武則天只是暫行家長職權,過後還是要恢復李唐的,人心,這也是武則天立太子事上最直接最強大的阻力。
第二次奪嫡大戰發生在長壽二年693年)正月初一,永珍神宮明堂)祭天大典後。這件事萬金油並未提到,但是很重要。
此次祭祀初獻武則天,亞獻魏王武承嗣,終獻梁王武三思。這次祭天大典簡直重磅炸彈,讓皇嗣李旦膽戰心驚!因為它釋放了極其重大的政治訊號!
因為四年前明堂落成時的祭天大典上,初獻是太后身份的武則天,亞獻是太子李旦,終獻是李旦的兒子李成器。而自古以來亞獻慣例都是皇太子!武則天此時的所思所想已經昭然若揭,這還是還位李唐的跡象嗎?第二天正月初二,李旦正妃劉氏、德妃竇氏給武則天拜年,隨後二人直接人間蒸發。
此前武則天的寵婢韋團兒勾引李旦,想要給自己加一些政治籌碼,但此時李旦猶如驚弓之鳥,拒絕了她,韋團兒便先誣告劉氏和德妃行巫蠱之術詛咒武則天,當時武則天並沒有任何表示。接著韋團兒又誣告李旦,這次反被揭發而處死。
李旦兩位愛妃死不見屍,人間蒸發,但他仍然裝作沒有發生任何事情,並讓家中不許任何人再提及此事,自己每日請安問好,若無其事。人的心中該掩藏多大的悲憤和屈辱才能做到這樣啊!很明顯,武則天在打壓李旦,只要他一去問武則天,他便給了武則天一個清清楚楚的訊號:你對我不滿!偏就此時,武承嗣誣告李旦謀反,武則天竟然派千古大名鼎鼎的酷吏來俊臣去審問東宮屬官,刑訊逼供李旦謀反的實情。
這一次李旦真是必死無疑!但東宮樂工安金藏以剖腹掏心的義舉,想證明李旦清白,武則天得知此事,命全力救活安金藏。讓來俊臣停止審理,李旦才得以倖免。我們想想當時武則天身邊僅剩這一個兒子,如果想將來還位李唐,她會給將來的國君安上一個謀反的罪名嗎?
她即便想在自己死後還位李唐,想在李氏與武氏的勢力之間搞平衡,但形勢還沒到非殺李旦不可的程度吧?而武承嗣這邊先是長壽二年率領五千人請願,請求武則天加尊號為“金輪聖神皇帝”,長壽三年又率領兩萬多人再次請願,請求武則天加尊號為“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武承嗣投其所好,甚得武則天歡心。
聖曆元年三月。一天武則天夢到一隻折翅的鸚鵡飛不起來,就找國老狄仁傑解夢,足智多謀的狄仁傑借題發揮說“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陛下起用二子,即可振翅高飛。”狄仁傑深得武則天倚重,同時年齡相仿,像個小老頭和小老太太聊天那樣,這些話武則天是很聽得進去的。
此外,武氏子弟的昏庸無能,也是武則天心中很大的後顧之憂,武承嗣武三思,只知逢迎奉承,性格跋扈,得罪了不少人,而且政治能力低下,兩人均出任過宰相一職,但最終都被武則天罷免,武則天是看到武氏子弟個個窩囊,再加上臣僚軟硬勸諫,心中才漸漸確定了死後還政李唐的方針,而張易之張昌宗的枕邊風就像臨門一腳,讓她最終定下立太子的決心。
也正是二張受人指使,向武則天提出不立李旦,而立李顯為太子的。
從長壽二年693年)的祭天大典到聖曆元年698年)九月重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這兩件事恰恰反映了武則天的心理變化過程。
久視元年700年)十月,武則天下詔恢復李唐夏曆,不再使用周曆,這標誌著她最終完全放棄大周王朝。長安元年,武則天大赦天下,重返長安,準備在長安交班。
但長安三年703年)九月,二張兄弟氣焰囂張,誣告檢校太子左庶子魏元忠和司禮卿高戩。由於證人張說臨時倒張張易之張昌宗),才不致牽連太子李顯,但此案鬧得君臣關係緊張,母子猜忌。武則天,大為不快,於十月下令重返洛陽!一時朝野雲詭波譎,再次動盪不安。重回東都洛陽,這說明此案再次觸動了武則天的心結,也再次印證了武則天心中仍然割捨不下她的武周王朝,接受不了武週一代而亡這種殘酷的現實。
人心都是肉長的。再理性的頭腦有時也要被情感左右。二張兄弟的倒行逆施,專權跋扈,是後來的神龍政變的直接原因。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關於大足元年,武則天“賜死”李顯兒子女兒女婿一事,羅逸認為“賜死”的說法有待商榷。
此前一年久視元年700年),武則天大宴李唐宗室和武氏子弟,緩和兩家關係,這表明武則天已經開始處理身後事,做長遠的政治安排了,氣氛應當是和諧的。
大足元年為公元701年,李顯兒子女兒女婿死亡。而在一個月後,武則天決定重返長安,太子李顯隨行護駕,相王李旦知左右羽林軍事,改元長安701年),大赦天下,準備將來在長安交班。可以看得出當時的政治氣氛總體是很平和的,武則天已經準備將來向李顯交班,試問他還有什麼理由要殺死李顯的孩子、自己的皇孫呢?
關於此事,確切記錄有三個。
一:《資治通鑑》中司馬光認為,責任人為武則天,所以他就寫“武后逼令自殺。”
二:《舊唐書》“張易之、張昌宗傳”中記載,武后讓太子李顯自己處理此事,李顯就把他們勒死了。
我們分析一下,此時經歷過一系列生死考驗,流放房州15年之久的李顯,已然是驚弓之鳥,對武則天無比恐懼。所以事情到了他這裡,就變成了從嚴從重處理。可以說是武則天間接地、李顯直接地殺死了他們。
三:《永泰公主墓誌》記載,永泰公主先守寡,最後因生孩子死去。
根據這三種記錄,那麼可以分析事情過程是這樣的:武則天讓李顯處理此事,李顯由於恐懼,直接殺死了兒子李重潤和女婿武延基。
而永泰郡主是因為受到驚嚇,後來在生孩子的時候也死了。
但是後人就把這筆賬記在了武則天頭上。
所以說起武則天,羅逸始終覺得得去辯證的思維看待,畢竟她始終是一個很特殊的存在。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