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稱心 >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二與魏徵的矛盾

第一百四十六章 李二與魏徵的矛盾 (第2/2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移民全球 大宋中興傳 明末之藩王崛起 大唐:李世民找我當大官 三國:我,開局選擇反賊陣營 水滸王倫 大唐:長樂賴在我家不走了 我就是要做皇帝 重生之烽火一生 快穿逆襲:炮灰寵夫 最後一顆子彈留給你 回到明朝當海盜 三國第一軍師 芳魏 大明:家父九千歲 明末的王樸 大漢在逃天子 重生大明當昏君 末世之雍正帝妃傳 攤牌了我是假太監

那麼說回侯君集的事情上。

魏徵建議以侯君集獨掌諸衛兵權更加深了李二的猜疑。是魏徵不只是認為侯君集才兼文武,可出將入相,還建議以侯君集獨掌諸衛兵馬大權。雖然李世民沒有聽從,但此時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李二回想此事,難道不會感到後怕嗎?

當年,他李世民憑著豢養的八百死士孤注一擲,奪取了最高權力,若果真採納了魏徵的建議,讓侯君集獨掌諸衛兵馬大權,那他李世民能當唐高祖李淵第二就算他走運了。接下來,我們再詳細講講杜正倫和侯君集二人。

杜正倫出身山東寒族,以秀才入仕。他是秦王府學士,貞觀元年,經魏徵舉薦,擢兵部員外郎,後累遷中書侍郎,兼太子左庶子,參典機密。後來,杜正倫因漏洩太宗語於太子被貶為谷州刺史,再貶交州都督;後因牽涉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流放驩州。

杜正倫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引起李世民對魏徵的猜疑,我認為主要與杜正倫所處的位置有關。杜正倫時任中書侍郎,為中書省的副長官,參典機密,是位高權重的人物。我們知道,中書省是起草詔命的機構,所以許多軍國大事的決定處置都是中書省最先與聞,杜正倫任中書侍郎,所聞的皆是機密的軍國大事。

中書侍郎一職寄任之重,專典機要絕非虛言。杜正倫既然能將太宗的話漏洩給太子李承乾,那麼他會不會將更多的機密洩露給太子甚至其他人呢?顯然,李世民已經不再信任杜正倫了,而且這已不是李世民第一次因中樞大臣漏洩禁中語而大發雷霆了。

就連任門下省侍中的高士廉和王珪都因對機密之事處置不當而被貶,更何況是時任中書侍郎,參典機密的杜正倫呢?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後,隨著調查的逐步深入,李世民發現太子李承乾打算效法自己,發動兵變挾持自己。

作為一個政治強人,李世民是絕不願意重蹈其父李淵之覆轍的。如果參典機密的杜正倫把更多的機密洩露給太子,那李世民豈不是很危險嗎?所以,當得知杜正倫牽涉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後,李世民才會將其流放驩州,更連帶著對曾力薦他的魏徵起了疑心。至於侯君集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就更容易觸碰李世民的底線了。

而我們前面也說了很多次,侯君集是秦王府舊人,曾參與策劃和實施玄武門之變,是李二的心腹。

李二即位後,實封一千戶,封潞國公,尋拜右衛大將軍,貞觀四年十一月,接替名將李靖,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貞觀十二年八月,改任吏部尚書。眾所周知,唐初尚書省六部中以兵部和吏部兩部最為重要。

《冊府元龜》論及二部雲:開元以前,兵、吏尚書權位尤美,則宰相多所兼領。所以貞觀年間,任兵部、吏部尚書者,其為宰相兼領,或為故相出任,或以本部尚書參議朝政而為宰相。

在侯君集之前任兵部尚書的是杜如晦和李靖,任吏部尚書的是長孫無忌、杜淹、杜如晦、戴胄,絕大部分都是太宗最信任的秦王府舊人。

侯君集能先後任兵部尚書和吏部尚書,而且是歷任兵部、吏部兩部尚書中任職時間最長的任兵部尚書近八年,吏部尚書四年半),可見太宗對他是信任有加。

魏徵向李二推薦侯君集的具體時間現已不可考,但綜合魏徵推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而侯君集以貞觀四年十一月,任兵部尚書,參議朝政而為宰相,可推知魏徵推薦侯君集的時間當在貞觀四年十一月之前不久。由此推斷,侯君集能久任兵部、吏部尚書,除了太宗因其是秦王府舊人信任有加外,魏徵的舉薦也是重要原因。侯君集深得太宗信任,後因坐贓下獄而懷怨望,漸有謀反之意。對此,他的老師李靖和同學李道宗早有察覺。

只是李二對李靖、李道宗二人的提醒不以為然,並未對侯君集起疑。原因很簡單,疏不間親,侯君集是太宗最親近的心腹之一,而李靖和李道宗二人與侯君集相較,則明顯與李二疏遠得多。此觀李靖任兵部尚書僅一年半,升任尚書右僕射後,竟以頗值得懷疑的足疾遜位可知。不僅如此,太宗的另一心腹,秦王府舊人張亮都直接控告侯君集謀反了,太宗仍然不以為意,甚至都沒讓法司核實,待之如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後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李世民才反應過來,原來自已一直信任不疑的心腹侯君集竟然要擁立太子謀反,而且還是魏徵推薦的,更重要的是,魏徵還特別推薦他獨掌諸衛兵馬大權。細細想來,怎能不讓太宗起疑?當然,最後影響李二對魏徵態度轉變的,是太子李承乾謀反案對其造成的巨大心理衝擊。

自晉陽起兵以來,李世民以親王之尊提調沙場,翦滅群雄,混一海內,是何等的意氣風發!即位後從諫如流,勵精圖治,開創足為後世表率的貞觀之治,又是何等的志得意滿?此刻竟然做出如此可笑之舉動,則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使太宗方寸大亂,鬱鬱寡歡於茲可見。

而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爭儲之事觸碰到了李世民的人敏感神經,讓他回憶起了武德九年六月玄武門之變那段手足相殘,父子反目的傷心往事。當初,他正是透過血腥的宮廷武裝政變殺死自己的兄弟,挾持自己的父皇才得以君臨天下,今日他竟發現自己最寵愛的兩個嫡皇子正在重演歷史,要他做第二個唐高祖,這真可謂是歷史迴圈,報應不爽。

因此,魏徵涉嫌擁立太子謀反才會讓他如此憤怒。玄武門那段往事一直是太宗內心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魏徵推薦的杜正倫和侯君集捲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無疑觸碰了李世民最敏感的神經,當他回憶起玄武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他怎能不疑心魏徵?

喜歡大唐稱心請大家收藏:()大唐稱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