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青鸞卷終局
禦書房窗欞透進的夕照將青銅獸爐的影子拉得極長,韓昭指尖摩挲著案頭奏摺,墨跡未幹的”秋決名錄”壓著半枚青銅骰子——骰面六點皆紅,恰似白無垢昨日擲在刑場斷頭臺上的那枚。
”韓大人還不落印?”謝明夷捧茶的手背暴起青筋,茶湯在瓷盞中漾出細紋,”秋決案牽扯七州二十四縣,上百條人命等著你朱筆勾決。”
韓昭突然掀開奏摺底頁,三行蠅頭小楷從夾縫裡滲出來:”丙戌年七月廿三,支赤鐵礦砂三百石——這字跡與十五年前三川堤壩貪墨案的賬簿殘頁如出一轍。”他鐵尺挑開骰子,露出骰心暗藏的磁針,針尖直指謝明夷腰間玉帶鈎,”謝侍郎昨日替白禦史更衣時,可曾摸過這枚骰子?”
謝明夷手中茶盞轟然墜地。滿地瓷片中,白無垢從屏風後轉出,青竹紋官袍下隱約透出血跡——正是昨夜韓昭追查賑災糧失蹤案時,刺客腰間被鐵尺劃破的傷口形狀。
”韓大人好眼力。”白無垢指尖撫過玉帶鈎上的螭龍紋,暗格彈出的密信飄落在秋決名錄上,”可惜三川決堤案的真兇,此刻正握著勾決生死的朱筆。”密信邊緣焦黑的火漆印,分明是韓昭養父韓非闕生前最愛的松煙墨氣味。
韓昭瞳孔驟縮。鐵尺突然刺入身後書架,《商君書》的書脊裂開,掉出半幅染血的襁褓——正是十五年前從決堤柳樹上摘下的嬰孩遺物。布料邊緣繡著的”熒惑”二字,與青銅骰子暗紋嚴絲合縫。
”當年三川河道青岡木樁的間距,恰好是工部量河繩二寸三的齒距。”白無垢拾起襁褓,將血跡按在秋決名錄的”韓昭”二字上,”韓非闕為掩蓋偷換夯土的罪證,親手炸毀舊堤時,可曾想過洪水會捲走親生骨肉?”
謝明夷突然拔出案頭裁紙刀,刀鋒卻停在白無垢咽喉三寸處——韓昭的鐵尺已抵住他後心。三方僵持間,窗外驚起飛鳥掠過琉璃瓦,羽翼投下的陰影恰似十五年前決堤時遮天蔽日的濁浪。
”刑部大牢還關著三十六個河工遺孤。”白無垢突然輕笑,指尖彈出一枚青銅棋子擊碎窗紙,”若韓大人此刻殺我,明日他們的頭顱就會掛滿朱雀門。”棋子滾到韓昭腳邊,刻著”丙戌”年號的凹槽裡滲出血珠。
韓昭鐵尺忽然轉向,挑開白無垢的官袍束帶。褪色的青鸞刺青盤踞在她心口——與三川河堤挖出的青銅羅盤星圖分毫不差。謝明夷的裁紙刀”當啷”落地,刀柄鑲嵌的孔雀石映出他慘白的臉:”這是...稷下學宮拜師時的盟誓刺青?”
”韓非闕在羅盤刻&09;時,可曾算到養子會親手斬斷法家命脈?”白無垢突然扯開衣襟,心口青鸞刺青下赫然露出碗口大的淤痕——與當年韓昭在河工屍體上驗出的錘擊傷一模一樣。她將秋決名錄按在淤痕上,硃砂印泥混著血水暈開,”韓大人若要維護法家清名,此刻就該勾決我這個&09;。”
暮色吞沒最後一縷天光時,韓昭的朱筆終究落在秋決名錄。筆尖穿透宣紙的瞬間,白無垢袖中滑落的《三字經》殘頁飄進香爐,火舌舔舐著”人之初”三個字,將十五年前三個孩童在稷下學宮臨摹的字跡燒成灰燼。
三更梆子響過,謝明夷抱著染血的硃批文書走出宮門。北境加急戰報的馬蹄聲踏碎長街寂靜,信使背旗上”狄”字浸透夜露,像極了白無垢心口那片將幹未幹的血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