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皇萬福,農神萬福——”
千眾一同齊呼,撼天動地。登時爆發出直衝天際的鞭炮聲響。
這是人間每年初春,都會興辦的祈丰儀式。人們認為拜人皇,請農神是吉祥的象徵,有驅邪避疫的魔力,更是為了祈求今年大豐收。
其實農神並不存在,只是農耕人心中擬生出來的信仰,不知從何開始,這種儀式便代代傳承,百賞不厭。
春牛由主人拉著,走在最前面。身後是鑾駕儀仗,八人抬一轎,皆是青壯年,轎裡抬的便是農神。
農神取自東南西北的四方泥土塑成,八位青年會抬著農神走遍大街小巷,人們認為,經過農神經過的房屋,能永保平安。
不過,還是有很多人跟在隊伍的後面,遠遠看去,前簇後擁,十分壯觀
他們自天沒亮就要開始走,一直走到晌午,當日頭最高時,農神定要回到高臺拜位,這時在農神像足下,前後左右擺上四杯酒,象徵著大地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這時候一系列凝重古樸的歡慶活動就圍繞著農神開始了。
儺舞和鑼鼓樂會圍繞著農神像舉行,少男少女們會著朱裳、綠韝衣,還要佩戴面具,都是神話故事裡的仙人形象。
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仙,“眾仙家”圍繞著農神像起舞,人們都覺得農神被哄得開心了,自然就會降福。
人人手中都有樂器,敲擊起舞,舞蹈動作古樸粗獷,剛中有柔,拂臉甩手。隊伍中前還有一人,穿梭騰躍,時刻調整隊形,避免人們衝撞供桌。
就在此時,農神像後面的酒杯忽然翻灑,酒水淌滿了整張供桌,歡鬧的慶祝儀式登時戛然而止,人群裡有人高聲喝道:
“誰碰的!”
“我可沒碰,大家都離供桌遠著呢……”
“這象徵北邊的酒杯翻了,啥意思啊?”
有人附和道:“該不會是他們北邊今年有災吧?”
“沒準兒啊,我十二歲就和我爹參加祈豐了,這些年還沒見過酒杯倒的,而且還是自己翻倒的。”
“別瞎說了,是不是放酒杯的人沒放好啊?”
“管他呢,反正又不是咱們東邊,咱們繼續跳!”
下一刻,敲擊聲與歡呼聲再次響起,鼓樂喧天,有小孩貓著腰,弓著腿,湊近點燃了鞭炮的一小捻導線。
一陣“噼裡啪啦”地響聲,如雷貫耳。
“快跑,冰雹又來了!”
北境上空烏雲翻滾,一片漆黑,大塊大塊的冰雹,帶著鋒利稜角,劈頭蓋臉地砸下來,房簷、地上都砸的胡亂作響。
男人護著婦孺,青年攙著老人躲進一切能擋風避雨的地方,來不及的跑的人乾脆趴在地上,鑽進木板車下。
孩子在懷裡啼哭,一個女人問她丈夫:“今天第幾次了?”
男人嘆了一口氣:“數不清了,說來就來。”
不知為何,北境近一月天災不斷,冰雪不化,凍土難耕。其他地方都浸在祈豐的歡喜中,殊不知北境人苦不堪言,手裡無地,身上無衣,口中無食。
這冰雹比成年男子的拳頭還大,要是被砸中,輕則頭破血流,重則直接倒地不起,沒了生息。
不少人家的壯丁為了不耽誤春耕,硬著頭皮去田裡勞作,哪知這冰雹突然密密地砸下來,一個月內已經有上百人被活活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