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六日,上午八時。
風輕雲淡,春光明媚。
九龍觀塘翠屏道,觀塘遊樂場。
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今天將在這裡舉行「公益金百萬行」的開步禮,本次步行的路線會經將軍澳道、寶林道、調景嶺、高超道,返鯉魚門道,再回到觀塘遊樂場,全程十四里路程。
本界公益金籌款目標是一千五百萬港幣,到今天為止已經籌得了一千一百萬左右了。
今日是本年度組織的最後一次公益金百萬行,所以今次參與步行的人數也是最多的一次,將會有5萬多名熱心市民參與。
遊樂場內中央位置的一處臨時搭建的高臺上,一身西裝革履,精神抖擻的港督麥兜先生,正對著稿子口沫橫飛、聲情並茂地向臺下演講著。
“這是一次凝聚人心,鼓舞士氣、造福市民的盛事,透過本次公益金百萬行,大力弘揚慈善文化精神,推動香江社會各項慈善事業健康有序地建設和發展......”
好吧,以上都是盧東傑自己腦補的內容,以他的英文文化程度,還沒達到可以和他們談笑風生的程度,反正此時他就當自己是一個毫無感情的鼓掌機器。
盧東傑作為傳播機構、新聞界的代表,也「有幸」被安排入場觀禮,在前排就坐的是一眾港府高官,各區兩局議員,鄉紳名流,公益金會員機構及其他慈善機構團體。
看著臺上的麥兜先生一副冠冕堂皇的姿態,大談著港府為公益事業所做的種種努力,而那數十位兩局議員更是滿臉與有榮焉的樣子,盧東傑只是冷冷笑著。
記得年初的時候,財政司提交給立法局審議「1977年財政預演算法案」的時候,各種既得利益派系就按奈不住了,你方唱罷,我登場,鬧得不可開交。
你要分這塊蛋糕,他也要分這塊蛋糕,你爭我奪,大家吵吵鬧鬧不亦樂乎。
對於大多數市民希望港府能多給一些預算在民生領域的建設,卻置若罔聞。
今年的民生領域和公共服務預算投入少也就算了,甚至還要加徵差響和調整入息稅,真可謂「用心良苦」了。
幸而香江最大的兩個慈善機構保良局和東華三院,是由華人掌控和負責運營的,高高在上洋大人可不體恤民間疾苦。
盧東傑想到在香江迴歸祖國二十多年後,居然還有人去緬懷殖民地時代的榮光,真是奇哉怪哉了。
“你怎麼了?”糜雪姑娘感覺到前面的盧東傑情緒似乎有些異樣,不由輕輕戳了戳他的後腰,靠了過來,低聲關心問道。
“早上食得太飽了,條氣唔順。”盧東傑回過神來,笑著搖了搖頭。
糜雪姑娘看他不願多說,只好輕哼了一聲,身體一扭,也不去管他了。
“鎮哥,等下我們是不是把重點放在那幾位身上呀?”一個戴眼鏡的斯文小夥子低聲跟身旁的一個老油條說道。
“當然了,那些魚蝦蟹就不要去理他們了,我們要抓就去抓大魚。”老油條淡淡回答道。
盧東傑聽到這番對話也有些好奇,要不是看他們兩個是在麗的電視代表的位置上,而且胸前還掛著麗視的工作證,還以他們兩要合謀「幹一番大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