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盧東傑順著他們的眼光望去,發現還真是幾條大魚。
只見第二排中間的位置上,緊挨坐著的三位中年男人在笑談著,他們分別是新鴻基的馮某禧,大會計師的李某樹、長江實業的李某誠。
這三位華人工商業鉅子同時在場,確實吸引了不少商界人士和媒體人的關注。
“聽說他們都是來支援紐壁堅先生的,他身為公益金的副會長,如果他這次籌得的公益金太少的話,那他還怎麼下臺?肯定要找幾個大佬幫他撐場面呀。”小記者神秘兮兮地對老記者低聲說道。
“支援,怎麼個支援法?”老油條記者一看小記者似乎有些小道訊息,忍不住追問道。
“聽說那幾位大佬是紐壁堅先生的贊助人了,今次步行全程十四里,按照普通人的步速是需要三個鐘的,他們商量好了,如果紐壁堅先生能在三個鍾之內,每提前早到一分鐘,他們就為公益金捐多五千港幣。”小記者忍不住向這位老記者賣弄道。
“哼,照我看來,他們是擦鞋擦出了新高度。”老記者聽完後冷冷笑道。
“噓,小心禍從口出呀。”小記者有些後怕地左右看了看。
盧東傑聽著兩人的細聲討論也不動聲色,對他現在來講,這幾位商界傳奇人物只存在於電視報紙上,可聽其名,卻觸不可及。
而紐壁堅先生,這位香江傳奇的「打工皇帝」,除了擔任怡和洋行董事局主席之外,還擔任滙豐銀行、電燈公司、電話公司的董事。
另外他還擔任港府多個機構的要職,真要細數他擔任過的職務,恐怕兩隻手都數不過來。
值得一說的是,港英殖民政府代表的是英國的利益,而不是全體香江市民的利益,左右香江經濟決策的也不是香江人,而是各大英資財團企業。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香江的實際統治者是滙豐銀行、怡和洋行、香江馬會和香江總督。
與英國其他傳統殖民地去掠奪原材料傾銷工業產品的方式不同,香江沒什麼原材料可言。
所以他們利用香江這個特殊的地理位置,打造了一種全新的殖民地經濟模式,把掠奪原材料變成掠奪投資利潤。
他們按照「賺錢在港,投資在外」的運營模式,將所得的利潤大部分轉移回英國本土,從而實現了1.0版本的殖民地,更新了成了2.0版本的殖民地。
有一位參與迴歸談判的英方代表就曾大言不慚道,英國人在香江沒有獲取任何利益,更像是一個保姆,幫別人把孩子帶大後,再把這個孩子送回他親身父母身邊。
這番言論是西方國家對香江迴歸的一種主流敘述,不過這腦洞清奇的想法,真是令人嘖嘖稱奇。
今天這些華商領袖這麼給面子來給這位紐先生撐場的意味就耐人尋味了。
你說他們為社會公益也行,為人情往來也罷,人家總歸是出了真金白銀,反正最後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嗯?”正當盧東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忽然敏銳地發現後面似乎有一道凌厲的目光盯著自己。
盧東傑下意識地回頭看了一眼,咦,這次真的是山水有相逢了。
喜歡港樂時代請大家收藏:()港樂時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