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栓是去看了喜訊的,順便也就看了寧啟瑜和劉誠的名次,寧啟瑜是第八名,劉誠則到第四十四去了。不過他倆的成績也沒有出牛牛的預料,反倒是他自己,本來覺得頭名不在話下,竟然只得了第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本來主考官都取了他做第一,但不知道誰說他現如今才十五歲,名次太高難免傲氣,到時恃才傲物反而不好云云,考官便把第一給了三十幾歲的第二名。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總之結果能讓張栓高興,讓家裡人享受實際的好處就成了。
中舉了還是亞元,自然又要回石頭村去祭祖。
張栓一直都很是高興,為祭祖的事兒忙前忙後的哪怕很是繁瑣,也樂呵呵的。
僅今年隨著張栓一家越發好起來了,張柱過年過節的也漸漸和張栓有了些往來。加上春花出嫁那會兒,張致文來幫了忙,張栓也記他們的情,兄弟間到底還是緩和了許多。
只牛牛不喜歡他這個大伯和那位大堂兄,一般不參與這些。
聽他爹說回去祭祖又要在伯父家住一晚,心裡就不太舒坦,不過也有好些日子沒見張致武了,他今年也中了秀才,雖沒有牛牛成績好,也算是給張家一族長臉了。一下子出了兩個有功名的人,這十里八鄉的,張家一族也算很有些名望了。
因牛牛中了舉,名次還這麼好,祭祖完後,張大成這位族長便和張柱商量,讓他將原本屬於張栓的那一份祖產分出來給張栓。要不然以後張栓在家裡除了那兩間早就倒塌的茅屋,再沒什麼值得的東西令他牽掛的,只怕以後有什麼好事也不會記得族裡,更別說從前受了那麼些委屈,只怕心裡總還記恨。
若是把這麼大筆財產田地分給他,他有要記掛的東西了,常常回來行走,以後要是家族裡頭有什麼人遇著了什麼官司麻煩,又他在總好說話一些。更何況牛牛的前程遠大,是眾人達不到也不敢想的,與他交好,致文致武兄弟若是能得他幫襯指點,就再好不過了。
當晚族裡頭一眾族老就邀了張栓與牛牛一起去商量這個事兒去了,張栓心中對祖業還是有些記掛的,張柱又不太會打理,這些年也不知敗了多少了。
可牛牛對這些東西實在沒有興趣,在張栓開口前就打斷張大成勸誘的話。
“族長,這家產是早就分好了的,我們一家,就只要村口那幾畝沙地就是了,其他什麼的我們也用不上。以後我還要進京,爹孃只怕也會隨著去,這祖產分了沒人打理總不好,還不如就大伯一家收著。再說,當年是立了文書的,現下突然分這些,知道的是說大伯與族裡公正大義,不知道的還以為我一發達便回來欺壓親長族人。這名聲我也背不起,所以這祖產,我們不能要。”
張栓聽了牛牛這話,也覺得若是到時候因為這些讓牛牛名聲受損實在不好,也怕族裡拿這個事說嘴或是要挾。一時間態度也堅定了,反正家裡不缺這些個東西。以他們現在的能力,就是買下十倍的祖產也不在話下。
張柱見張栓不要這些似乎鬆了口氣,但又似乎失落,不過前前後後他都沒開口,只叫族長張大成在做主。
因為這個事,當晚張栓也不住張柱家了,連夜就回了青石鎮,讓張大成一陣氣惱,氣惱牛牛不顧念族人,更惱張柱是個不開竅的,自己兄弟,連好話軟話都不會說一句,這人氣走了,對他能有什麼好處嗎?
不過這些牛牛都不在乎,反正以後離他們很遠了,他們這些人也威脅不到他。
鄉試過後,牛牛就可以進京城國子監讀書了,但牛牛不想去,一則自己的水平完全可以參加會試,二來二月春闈也沒有多久,有這個奔波的時間,不如好好在家裡修養修養,多和父母家人在一起聚一聚。
凡人一生真的太短了,牛牛覺得自己幾乎是一個沒注意,張栓與賀氏,就老了許多了。
牛牛將暫時不進京的想法與眾人說了,除了蔣山長不是很贊同外,其他人都沒有什麼非議的。蔣玉雁甚至有些高興,牛牛在青石鎮,她也可以會青石鎮的宅子住,兩人就可經常見面了。可以蔣山長不允許。不過青石鎮離府城也不遠,牛牛一個御風訣一瞬就到了。若是到京城去了,國子監裡難免又要適應新環境,只怕用術法什麼的又得偷偷摸摸的了。
不過張栓覺得牛牛還是應該在過完年就立馬去京城,先打點好住處什麼的,不然等要考試了,又來不及。
一番商議之下,牛牛決定到時候正月散了元宵,便一家子都去京城去。
哦,對了,現下小妞也在張宅,柳老太太自從那事之後,便瘋魔了,見不得小妞的面。從前總是一日沒個清醒的時候還好,現在一日總能清醒個兩三回,一見小妞就發狂。
柳遠沒辦法,只得隔三差五的將妻兒送到張家來,小妞也更是喜歡和外祖舅舅一起住,牛牛便做主將她帶在身邊養著了,正好她有靈根,教一教或許還能有些大出息呢。
喜歡元嬰修士轉生後的日常請大家收藏:()元嬰修士轉生後的日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