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開挖水庫,還有就是可以乘著現在乾旱,河道水位下降,組織人清淤,或者修建河道堤壩等等。
反正就是給災民找點活幹,朝堂給錢給糧,既能賑災,又能為以後綢繆。
隨著文嵩韜將如何以工代賑的細節說完,大殿之上不少文武大臣都是在心裡連連點頭。
這辦法很好,不光能賑災還能幫朝堂做點事,同時又了活幹,災民手裡就有錢,等到災荒之後,他們的生活也會有點保障。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此時的災荒很嚴重,想要重新在地裡種植糧食,那最少也還得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那麼這幾個月的時間,那逾百萬的災民,如果光是依靠按照慣例給的那點錢糧,這些災民要怎麼活?
如果沒有了吃的,他們會不會再次湧向各大城池以及京城?
甚至在嚴重點,都會引發民變。
到時候,朝堂會更加麻煩。
“文卿家,這辦法好,諸位覺得如何?”
對於文嵩韜所說,弘文帝很滿意,雖說可能會比慣例賑災,付出的錢糧多一些,但是回報也有不小。
就說那水庫,等到雨水充沛的時候,可以蓄水,日後若是在遇上乾旱,這些水庫裡的水,會起到大作用。
還有就是河道清淤,已經堤壩修建,每一年雨季來臨之前,朝堂都會撥出去一大筆錢。
現在按照這個方法,真要算起來,說不定還會節約不少呢。
如此方法,可是能解決不少問題,也防範了許多有可能會問題。
下方的大臣此時還能說出反對意見,這以工代賑確實會有不少好處,是個好法子。
高彥明也是無話可說,眾臣見他都預設了,自然紛紛附和。
“既然如此,那就按照文卿家所言去辦。”
“不過一定要同災民們說清楚這樣做的好處。”
散朝之後,弘文帝又找來了不少重臣,商議具體的實施。
......
後宮之中。
王皇后已經知道了今日早朝之上發生的事。
眉頭緊皺到了一起。
“母后,您說父皇對於那左禁衛軍統領的事是怎麼打算的?”
大皇子有些搞不懂自己父皇這次的操作。
他可是知道的,這禁衛軍左統領這個職務,從他父皇登基以來,就一直都是鎮國公府或者是鎮國公推薦的人來擔任。
已經成了慣例,但是這次弘文帝在鎮國公提出推薦的時候,居然沒有應承下來。
“你想不到?”
王皇后反問。
大皇子皺眉沉思起來。
他不是沒想到,只是有些疑惑,或者說是想不明白這好端端的怎麼會這樣。
對於鎮國公這個外祖家,他非常信任,並且從小開始,王皇后就一直不停的給他說,鎮國公一家是完全可以信任的。
並且弘文帝也是一直都如此,時間久了,他自然對鎮國公府非常的信任。
同樣認為父皇也是如此。
但是這次卻不一樣了。
他當時在朝堂上見到這一幕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覺得,父皇是因為鎮國公府這一次在京城鬧的動靜而感到不滿。
但是隨後,他又覺得不對勁,這次的事,鎮國公府雖然鬧出來的動靜不小,但根本還是因為王宇遇襲,事出有因。
他父皇前面還說一定要找出襲擊王宇的人來著,並且他對一個國公世子在京城遇襲的事,也很是不滿。
算是預設的鎮國公府的舉動,應當不會因為幾分彈劾,就對鎮國公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