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登允諾帶著數騎去了浚山楊奉軍營。楊奉問,“你乃呂布之人,來此何干?”
陳登大笑,“某為大漢公卿,何謂呂布之人?不像將軍,原是漢臣,今乃為叛賊之臣,使昔日關中保駕之功,化為烏有,何其不智。且袁術性最多疑,將軍後必為其所害。今不早圖,悔之無及!”
楊奉嘆息道,“自離許都楊某日夜盼望重回故土。奈何我得罪了當朝大將軍。可謂有家難回,報國無門呀。”
“楊將軍不必心憂,登嘗聞大將軍唯才是舉。更何況楊將軍為朝廷平定袁逆叛亂,此乃大功一件。大將軍又重賞將軍還來不及,又怎會為些許就是而怪罪呢。”於是他又把在呂布那商量好的裡應外和之計告訴了楊奉,並告訴他到時韓暹會和他一起行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謝先生教我,我等到時看火起為號,溫侯以兵相應可也。”
“將軍放心,待大事成功之日,陳某必親為將軍舉薦。”
“楊奉在此先謝過先生了。”
陳登告辭了楊奉,又趕去韓暹營中把同樣的話又對他說了一遍。不出所料的,韓暹也答應反叛。
返回徐州的路上陳登心中歡喜,他根本和曹操不熟,不過到時楊奉他們把自己的舉薦書呈給曹操。那自己就白撿了大功一件。想到此,不免腳步都輕快了好多。
呂布萬萬沒想到陳登確實策反成功了,但他的成功卻是為了自己,而不是他這個主公。而更讓他想不到的是,自己盤算著聯合抗敵的劉備,卻沒有這個打算,他反而將求援信送到了許都。
呂布得了內應,心中安定不少分兵五路,高順引一軍進小沛,敵橋蕤;陳宮引一軍進沂都,敵陳紀;張遼引一軍出琅琊,敵雷薄;宋憲、魏續引一軍出碣石,敵陳蘭;呂布自引一軍出大道,敵張勳。各領軍一萬,餘者守城。呂布出城三十里下寨。張勳軍到,料敵呂布不過,且退二十里屯住,待四下兵接應。
曹操得了劉備的求援,也是急招文武議事。
“我還以為劉備要軟到底呢?”
“奉孝此話何意?”曹操不解問。
“前者我等多番算計劉備與呂布。可是劉備此人被呂布奪了徐州。他卻老老實實去了沛縣,袁術要攻他,他居然藉著情意之名求援呂布,城府之深,嘉所未見。如今袁術再來,他卻又不求援呂布,反而捨近求遠來找我們!實在是知道此次三方之戰,另兩方不管誰勝,自己都會被吞掉。所以他要借主公之力保全自身。”
“是嘛?”曹操也在深思,“那我等要不要出兵呢?”
“這個自然。”戲志才開口,“我等謀劃多時,為的就是如此亂局。我等不單要出兵,還要一戰而破袁術。”
“不是要打徐州嗎?怎麼改了袁術啦?”夏侯惇雖然收心不少,但是還是不懂這些謀士的心思。
“呂布乃一莽夫而已。之前不取,只是沒有時間而已。不足為懼。而袁術就不同了,他根基深厚,日後定是我等大敵。我等正好藉此機會挫他一挫。”
“志才之言大善。”荀彧附和,“只是我等和那袁紹為盟友,此時對袁術出手,只怕對袁紹不好說話呀。”
“劉備這不是給我們送理由來了嘛。”郭嘉捏著求援信,“嘉嘗聞那劉備每在人前都會自稱是皇室後裔,中山靖王之後。不如就承認了他這個名頭。然後嘛,”郭嘉咋咋舌,“嘖嘖嘖,危及皇親貴胄,大不敬呀。”
“此計大妙。”曹操撫掌,“操早聽逸山提及這劉備乃是人中豪傑。今日正好藉機去看他一看。商議既定,明日就發兵徐州。”
相比許都與徐州的風雲際會,蕭一的行程卻是自在的緊。一日之行三十里,哪裡是出征呀。這分明是出遊。
而蕭一的出遊大軍不出意外的被身在新城的蹋頓得知。他了解烏丸不善守城,於是他當即就帶著烏丸各部退出了新城,當機立斷,霸主雄風。蹋頓的想法很明確,在自己熟悉的戰場上吃掉這隻慢悠悠走著的大肥羊。
可是他卻不知道有人心難測這一說。那些部落首領在自己眼睛下面還老老實實的,可一旦離了新城。無人看管之下保不齊會做出什麼出格之事。畢竟蕭一所帶糧草物資之多,是個好人都會動心,更何苦這些統領一部之眾的頭頭們可算不上好人。他們縱橫草原慣了,根本不把漢朝軍隊放在眼裡。貪婪,自大。這些正在蕭一的一路緩行中不斷髮酵,而這也是蕭一的算計之中。一切如釀酒一般,酒香正在慢步行軍中緩緩生成。
喜歡三國名匠請大家收藏:()三國名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