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有人分析,成吉思汗打下歐洲大半土地,最後卻退兵回到蒙古的真正原因,就是缺乏相應的管理者。
蒙古大軍擅長征戰廝殺,對於他們,以鐵蹄征服世界容易,但管理打下的土地卻很難。
不說歐洲那麼多小國,語言文化全都不一樣,就宋朝大片土地,被蒙古鐵蹄佔領之後,幾乎殺盡了張王李趙四大姓氏,也沒有能真正在中原站住腳。
漢民族倔強不缺的靈魂,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思想,根深蒂固,被外族侵略,要麼同化外族,要麼趕跑他們。
所以,林立計劃西征的過程裡,就存在著穩打穩紮的思想,力求打下一片土地,立刻進行思想文化上的同化,再繼續擴張。
歐陽若瑾對此卻是反對意見,穩紮穩打固然穩妥,但拖的時間太久了。
既然要同化,那就將大夏的犯人發配過去。
大夏的很多犯人文化程度都很高,官員、商人居多,這些人在大夏是毒瘤,但發配到荒蕪之地,就是文化上的降維打擊。
他們敏銳的頭腦,聰慧的思維,會讓這些人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在當地站穩腳跟——只要給予一點點的扶植。
而人性的不知足特性,也會讓他們儘快地拿到權利,過上曾經享受過的生活。
如此,林立和歐陽若瑾分別給夏雲澤寫了奏摺之後不久,就收到了聖旨。
關西軍正式更名為鎮西遠征軍,由林立總領,旗下王威、張強等六個將軍,也正式冊封為將軍,麾下軍隊,分別叫做王威軍團、張強軍團等。
所有軍事行動,由鎮西大將軍林立總指揮,各位將軍向鎮西大將軍負責。
同時賜大夏龍旗,大夏龍旗所在土地,即為大夏領土。
率先將大夏龍旗插向敵國土地者,享有保護其土地安全的職責。
也就是說,哪位將軍打下的土地,哪位將軍就有駐兵的權利。
又冊封歐陽若瑾為鎮西遠征軍副總指揮,許其在佔領區指派官員管理之權利,並批准其建立“武裝警察”以維護當地治安。
這聖旨一下,林立的權利在西部就達到了巔峰。
其不但為鎮西遠征軍總指揮,麾下更是有八路大軍——王威、張強等六路大軍,李雲秋一路,他自己還有接近五萬人馬——掌握了整個西部的軍權。
又有歐陽若瑾這位睿智的大師兄做鎮西遠征軍的副總指揮,負責所有政治上的事務。
林立肩上的擔子立刻也重起來。
他立刻寫信給王成,要的不僅僅是火炮與炸彈,還要了工匠。
如此大規模地遠征,靠西北輸送補給是不現實的,軍隊中必須要有能製作炸藥的工匠。
只是無論如何,林立也不敢將步槍開放給王威等幾位將軍。
如今,整個西北,從晉地到關西,全在為鎮西遠征軍的西征做準備。
西羌坐不住了。
關西如此大規模的軍事準備和調動,完全不防備任何人。
強大軍事力量的顯示,也無需做任何隱藏和掩飾。
林立緊接著就遞交了第二份借道的書信,書信末尾蓋上的,是“鎮西遠征軍林立”的大印。
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同時,歐陽若瑾私下裡又遣人前往西羌,遊說當地貴族,以大夏的繁華誘之,同時許諾,西羌歸順大夏之後,可以給西羌王以太守之位,仍然為西羌最高的權利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