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功名 > 第一四八章 蝦言魚語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第一四八章 蝦言魚語和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大唐將軍烈 洛華飄零的年代 三國:一統天下,從潁川開始 紅樓:金玉良緣 戰國大召喚 新世界札記 大唐之超級島主 大秦鹹魚養成,開局繫結少年嬴政 皇朝青甲 秦末風雨 大唐稱心 北宋攻略 存亡之秋 神斷大周 帝國的崛起 唐徒 抗戰之無雙戰神 三國之宜祿立志傳 影視大盜 回到過去當神犬

出了李彝敏李彝俊指使拓跋崇斌帶兵假扮馬賊劫掠這檔子事,趙旭稟明李彝超,藉機對夏州兵卒加緊了肅整。趙旭自身武力了得,箭術超絕,平日做事寬嚴相濟,往往身先士卒,再有身份特殊,無故不擺什麼架子,更加贏得了將士們的尊重。

只是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的家人雖然依舊離開夏州城去了青嶺門,在外人看來莫不等同於驅逐流放,因為李仁褔一言既出,絕無更改。但趙旭等幾個有限的人知道,那是拓跋崇斌的家人自己要求的結果,而且,拓跋崇斌並沒有被處罰,竟然被擢為李仁褔的親衛,這樣,尋常百姓都以為平朔門死的那些兵士真的是和馬賊搏鬥而死,王爺對下屬真是體恤之極。

可內情並不是如此。

那天李仁褔內心震怒,確實是要秘密將拓跋崇雲的全家趕往荒野之地無聲無息的殺掉,沒想到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七十多歲的老孃忽然要面見李仁褔,說是有寶物奉上,不求立功,但求能赦免兒子的罪過。

李仁褔貴為朔州王,一生享盡榮華富貴,在夏州、綏州、銀州、宥州幾地雖未實際上稱帝,但與帝王無異,什麼寶物沒有見過?李仁褔內心以為拓跋崇斌的老孃不過是為了兒子的生死誇大其詞找藉口罷了。

只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老母為兒,宥心可憐。李仁褔想想,還是見了拓跋崇斌的母親。

拓跋崇斌的老孃敬獻給李仁褔的是一枚丹藥,看樣子也沒有什麼特別,只是聞起來有種沁人心脾的幽香。拓跋崇斌的母親說這枚神丹本來有兩枚,是二十多年前拓跋崇斌的父親無意中救了一個無名道人,那個道士為了報答,從身上摸出兩枚神丹給了拓跋崇斌的父親,說了句“保管你心想事成”,而後就沒影了。

當時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的父母已經成家多年,年逾五十,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是兩人一直沒有孩子,看了很多郎中,尋訪了許多道觀僧廟都沒有結果。他們的父親得了這兩枚丹藥,回家後和妻子說及這事,夫婦兩人同時想到,能讓自己心想事成的,就是生個孩子。

那兩枚丹藥也不知道是什麼藥丸,夫妻兩人商議,覺得那個道士總不至於害自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拓跋崇斌的母親將一枚丹藥服食,而後幾個月,肚子就吹氣似的大了起來,接著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就接連降生了。

此時五十歲的女人生孩子不能說沒有,但十分罕見,況且這夫婦兩個自婚後一直沒有子嗣,服用了丹藥卻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不能不說是心想事成,因此無名道士給的丹藥可以稱為“神丹”。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為了避免無端的事故,這神丹的事情夫妻兩人從來沒有向外人透露過,只是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的父親在兩人誕生後去河西回鶻部落販賣皮毛做一些營生,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也不知道是不是發生了什麼意外,但從此再無音訊。

按照拓跋崇斌的母親給李仁褔的說辭,如果她的夫君要是不出事的話,這枚神丹是要給自己的男人吃的,她內心一直堅信自己的夫君還活著,她要等他回來。不過也因為這樣,丹藥才得以留存到這個時候。

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一家原本在青嶺門戈壁荒漠苦寒之地艱難生存,在這次假扮馬賊出事之前,已經算是夏州城裡的中上等人家了。這究竟算不算是“心想事成”的一個延續呢?

因此李仁褔仔細的看看這枚神丹,覺得拓跋崇斌的老孃沒可能騙自己,除非她有什麼特別的歹意。

但是在這個時候,在眼前這種境地,這又怎麼有可能?除非她想讓一家老幼速死。

無論如何,拓跋崇斌和拓跋崇雲的確是他母親在五十多歲才生的,這總是真的。

手持這枚已經二十多年的丹丸,李仁褔沉思許久,將神丹試著服下,而後,夜裡自覺精力大增,丹田熱脹,四肢百骸之中有股熱氣不斷水一樣的流淌,渾身每個毛孔都舒展開來,無一處不舒坦,無一處不昂亢,感覺比二十歲的時候還精力澎湃。

李仁褔狂喜之下,喚了幾個宮女侍寢,竟然通宵達旦而不累,龍精虎猛真壯如初婚青年。而且第二日早起更是毫無倦意。

李仁褔喜不自持!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祈求不老長生是每一個人的夢想,尤其是帝王孜孜不倦的追求。自秦嬴政派奇人鬼谷子的關門弟子徐福率童男童女三千人東渡瀛洲,為尋找長生不老藥始,歷代帝王無不在尋仙問道煉丹上下過巨大功夫。

近的來說,前唐太宗、憲宗、穆宗、武宗和宣宗就樂此不疲,幾乎越是有作為的皇帝就越是想在“長生”上做文章。

李仁褔如今是知天命的年紀,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夏州在他的手裡日漸壯大,至今雖不能與大唐、契丹決一雌雄,但固守一方誰也不能隨便小覷。李仁褔堅信,只要給自己充足的時間,夏州的党項人必然崛起於黃河西岸、問鼎中原,遲早會睥睨天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拓跋崇斌竟然因禍得福,被李仁褔擢為親衛,伴駕身邊。

李仁褔其實已經痴迷上了煉丹問藥。只是當時給拓跋崇斌父親神丹的道人年代久遠已不知所蹤,可謂仙長可遇不可求,機緣哪能隨隨便便就有?於是他私下秘密找尋方士高人。

但世間的事大都如此,濫竽充數者多,真才實學者少。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得到,原本沒多想的事情這會天天時時刻刻想。李仁褔有些急不可耐。

李彝敏和李彝俊此時給李仁褔進言,說閩王王延鈞注1)讓兩萬多人出家為僧,於是閩中的僧人越來越多,父王何不效法,讓屬地百姓通道,遍修道觀,善待出家人,那何愁沒有真本領的煉丹高手湧向夏州?這叫守株待兔,也叫種下梧桐樹何愁沒有金鳳凰?

擱在往常,李仁褔必然會訓斥三子和四子胡言亂語,但此一時彼一時,李仁褔竟然有些猶豫起來。李彝敏和李彝俊見父親沒有責罰,知道說中了父王的心思,自作主張大張旗鼓的招收江湖術士,導致道士僧尼蜂擁而至,搞的夏州城睜眼就能見到出家人,閉眼就能聽到誦經聲。

無論別人怎麼做,趙旭自己有明確的目標。大唐的李從珂還在緩慢帶兵往鳳翔挪動蠕行,翰魯宛與石敬瑭在河東已經對敵幾次,雖然大多以石敬瑭兵敗告終,可是並沒有出現翰魯宛一舉擊潰石敬瑭奪城的情況。

“這中間究竟出現了什麼狀況?”趙旭總覺得契丹兵的實力有所保留,可為什麼這樣,卻深思而不得。

眼前的草原雖然郁郁青青,但只要一陣寒風吹過,即會變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所慮者前事已不可更改,未來倒是可期。此情此景,趙旭忍不住猛甩馬鞭,黑馬長嘶一聲,疾馳奔跑,跟隨的衛兵策馬緊跟。

一會到了當日和李順才帶領党項人西渡黃河的渡口,例行做了巡檢後,趙旭又在想翰魯宛為什麼不乘勝一舉滅了石敬瑭,難道攻打大唐不是耶律德光和述律平的意思?這樣糾糾纏纏,怎麼能讓李從厚下定決心將李從珂調往河東?如何能解得鳳翔之險?

正在神似縹緲,一個老道不知從哪裡來,在趙旭不遠的地方站定,他目光也看著黃河滔滔流水,嘴裡悠然說道:“爭名者於朝,爭利者於市。”

趙旭看了這個道士一眼,見他身瘦體長,面容清雋,一雙眼細長而似睜非睜,下巴有幾根灰白的鬍鬚很長,整個人看起來也沒什麼特別,也分辨不清具體年紀,心裡覺得這是個故弄玄虛的,於是也不理他。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