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和按察使不是巡撫的屬官,而屬於助手,巡撫無權直接罷免這兩位高階官員。
布政使和巡撫相比,差距很大。例如治理河道、軍務、鹽業的管理等等,這些工作屬於巡撫工作範圍。所以說,雖然巡撫僅僅比布政使高半級,但確實難以逾越的半級,這半級至關重要。布政使無權調動軍隊,因此,底氣不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但布政使擁有人事考核的權力,對各地的知州、知府、知縣們的影響力很大。因此,下級官員們稱呼布政使為“蕃臺大人”。請注意,各個省的銀庫和糧庫,也都在布政使的管理之下。
如此一來,有巡撫的地方,像是山東、陝西、延綏還有遼陽以及東北,尚且能夠強制推行。
其他地方就是互相推諉扯皮,誰也不想出頭。
而最難受的則是洪承疇,他下邊人確實拿到不少證據,但是那需要有人配合才行。
布政使和按察使兩個人合理對抗,沒有巡撫和總督壓陣的地方,監稅司的稅官們那叫一個哭訴無門。
他們總不能直接去衛所裡,找都指揮使去拿人吧。
雖然每個稅官身邊都配有幾個錦衣衛或者是東廠的幡子,也不能直接就去抄了地方官的家。
洪承疇說的事情,方書安清楚的很。
此前他就想到此類問題,但是那不是他能置喙的地方。
一個小小的六品官,竟然建議朝廷在地方官上改革,那不是扯淡麼?
現在問題出來了,那麼就讓朝廷解決就是。
“洪大人,您的困難我能理解,本來就應該是朝廷要解決,不如您上個摺子給陛下,讓陛下決定。”
地方沒有主官,在重大問題面前,確實無法實施。
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向各地方派遣總督或者是巡撫,專門來解決攤丁入畝和官紳一體納糧的事情。等到理順之後,再取消巡撫的設定也不是不可以。
兩人將自己的想法和老方彙報以後,便各自分工,由洪承疇直接上摺子,來說明遇到的難題。
而方從哲就督撫的問題向朝廷提出建議,為期兩年或者三年時間,設立總督或者巡撫,來解決地方上參差不齊的問題。
內閣擴大會議上,眾人都贊成設定巡撫的做法,反正大部分地區的巡撫都不是常規設定,在完成對應的任務以後,都會撤銷。
由於兩件事對泰昌的稅收很重要,並且要徹底執行,因此在推舉上來的名單當中,一個東林黨人都沒用。
除了齊楚浙三黨,就是一些能幹實事的清流孤臣。
這些人去辦事,不一定都能辦的漂亮,但是至少不會辦砸。讓東林黨那些人去辦,看不見一點成功的希望,在東林黨勢力範圍內,江浙很多商人與之沆瀣一氣,許多東林黨人成為了那些利益集團的代表。
奔著必須辦好事情的原則,方從哲他們選擇的人基本上都有兩把刷子,目的就是要將事情乾淨利索的解決。
送給方書安揚州瘦馬的人也是鬱悶了,他選中的人物可是不一般。
就是希望能透過那姑娘的渾身才藝,來撬開方書安的嘴,進而在兩件事上能有商量的餘地。
聽聞方書安並沒有拒絕之後,還十分得意,認為自己完美的解決了問題。
誰知道後來聽說姓方的這傢伙,將糖衣炮彈分拆了,糖衣收下去慈幼院教導孩子,炮彈扔給一邊,一點不提兩件事。
收錢不辦事,能有什麼辦法?
關鍵是人家還把收到的東西做了善事,就是想抓把柄都沒有。
督撫們到了地方,可是可顯神通。
孫承宗在遼東,那裡幾乎就沒有困難。
因為很多田地現在都是無人耕種的狀態,給東北的田賦又低,去了多少人大家都清楚的很,沒有任何瞞報的可能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