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的四食堂,一份套餐到底給裝多少不會賠,已經與打菜師傅們無關,
所以他們瞬間治癒了多年的“打菜抖勺癲癇症”,給學生們打菜時非常實在!
有的女生怕吃不了浪費,餐盤不夠乾淨,到了收餐盤的地方無法透過驗收,最後被加入黑名單,還主動讓師傅少打,或者把自己的菜雲給同桌的男同學……
至於帶走的就沒這麼多事了,餐盒裝滿為止,且每人只有一份,
這個規矩是食堂經理陳碩定下的,
他深知價格扭曲的問題不在於齋小果是否熱心,而是在於套利規則……
凡是帶走的學生,如果可以無限購買,他們就會出現向校外送餐的現象……
因為他們食堂的套餐,5元、8元的在外面賣10元、12元都很正常,
如果是視窗為了拿月底評價獎金的特色菜,賣20甚至更貴都可以!
學生們中,那些腦子活泛的,完全可以自己在食堂買很多份飯,然後去校外翻著倍地賣……
甚至其他食堂乾脆也不要乾了,直接派小工過來排隊無限制購買,然後回去賣,或者到校外去買……
如果再形成產業鏈,完全可以反過來:
曾經是外賣小哥送到學校校門口,讓裡面的學生接餐,往學校裡面送,
現在變成裡面的學生帶著食堂套餐來到校門口,等著外面的送餐小哥接餐,往外送……
這是經濟規律,逃不掉的……
齋小果想讓師生們吃得好,但為了維護這種難得的良好氛圍,陳碩只能幫齋小果查缺補漏。
所以,他才規定除了只賣給本校師生外,凡是帶走的同學,只能給自己買一份,
幫同學帶飯的當然可以,
只需要購買的那位同學透過四食app客戶端,自己下單預約購買,再把取餐二維碼發給幫他取餐的同學就好,跟外賣取餐是一個道理。
外帶給的這麼實惠,如果還怕吃不飽,大可以直接來四食吃到飽為止。
——————齋小果的分隔線——————
初入四食的韓玉哲,跟著寢室哥們從一樓到二樓看了一圈,
隔壁床哥們對他說:
“我決定了,還是回一樓那個有回鍋肉的視窗,你這兒自己選吧,我打完飯在門口等你!”
“哦了!”韓玉哲回道,繼續在二樓轉悠。
他是南五郡的生源,來到邊河市,雖然也能在食堂吃到些炒藕片一類的南方菜,但從前,大部分菜品還是口味偏重的北方菜系。
當然,畢竟是現代社會了,地域對人流、物流、文化流的限制越來越少,人們的口味也越來越趨同。
這就導致很多菜,每個地方的人都以為那是自家的地方特產,
比如肥腸,北四郡的人以為那是北四郡的本地菜,
可南五郡也有自己的吃法,那裡的人也都以為是自家特色菜……
直到人們到了中心城市或交通樞紐城市一看,原來很多菜其實壓根不分東西南北……
都是現代科學誕生後,產能爆發,農業養殖等實現現代化、工業化大生產,大家終於填飽了肚子,又有了吃得更好的新追求,
這才把曾經物質不豐富時期,只有有錢人階層才能享受到的那些東西給普及開來。
所以理論上,應該說主要矛盾是縱向的上層菜品下沉,而所謂東西南北的地域菜品橫向擴散只是次要矛盾,
現代化之後,一個人幾乎可以在自己所在城市吃到任何一個地方的菜品。
當然,食堂這個特殊菜系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