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強:“什麼公司?”
陸羽回到:“普通家用機器人。”
鄧強有點心動,小桑河那邊的機器人技術是什麼水平,他還是比較瞭解的,至少在國內來說是獨一檔。
只是他學的是化工,長期從事的也是日化行業,對管理這樣一個科技公司,還是技術相當硬的科技公司,有點吃不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管理得來。
鄧強思考片刻,說出他的顧慮:“可我不懂機器人相關的技術啊。”
陸羽解釋說:“等那邊的技術成熟以後,會成立另外一家普通家用機器人生產製造的公司,小桑河那邊會把相關的專利技術授權給這家公司。”
鄧強琢磨了下,明白了陸羽的意思:“也就是說,這家新公司不負責研發技術,只負責生產銷售?”
陸羽點點頭:“可以這麼說吧,甚至都不需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只需要打通供應鏈,再找一家代工廠。”
鄧強想了想,又問到:“那現在機器人的成本有大概估算嗎?”
陸羽搖搖頭:“現在還說不準,要繼續改進設計和細節,技術上也還有點問題,而且現在用的都是最頂級的元器件,以這種成本生產,銷量很有限,比頂級跑車還貴,沒多少人買,也沒多大意義。”
“我就是現在跟你這麼一說,讓你有個思想準備,機器人要真正走出實驗室,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時間不會短。”
鄧強表示知道了,他會提前做一點準備。
……
之所以要成立這樣一家新公司,把技術研發和生產銷售剝離開來,是因為陸羽不想讓小桑河那邊變得不純粹。
之前說過,小桑河就是一個披著公司外殼的研究機構。
陸羽希望學術和研究氛圍濃厚一點,再濃厚一點,成為一個探索新技術和科學的專業研究機構。
而任何研究機構直接涉足商業的話,都會慢慢變質。
機器人只是小桑河其中一個研究專案,除了普通家用機器人,還要往戰爭機器人方向研究。
這種情況下,摻雜太多商業性質的事,會產生許多弊端。
而對於這家新公司的運營,陸羽也還有很多地方沒有考慮好,比如上市與否,是否給做出重要貢獻的研究人員和公司管理層留期權,等等。
這些都要再斟酌,不是現在能決定的事。
不過最終還是看走向商用的機器人最終成本是多少。
造價高昂,註定只能是少數人的玩具,推向市場的意義並不是太大。
最起碼,那些真正需要家用機器人的使用者,售價要控制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內。
比如夫妻二人平時都忙於上班,家裡有老人或者孩子要照顧的家庭。
比如有時人力資源極其不夠用的醫院或者療養院,隨著老齡化越來越嚴重、人也多起來的養老院。
比如忙於事業,沒時間照顧好自己日常起居和生活、不喜歡做各種家務的工作達人。
只有售價在這些使用者的承受範圍內,普通家用機器人的推出,才會起到一定的積極社會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