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的薅了一把拉丁美洲的羊毛。
……
此後,一直到80年代,美元指數第二次走弱,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全世界傾瀉。
這次,主要地區在亞洲。
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概念是什麼?
“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
當時很多人都以為,亞洲四小龍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
但實際上,更多的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
當亞洲經濟欣欣向榮、蓬勃發展到差不多的時候,燈塔國覺得又應該到薅羊毛的時候了。
於是,使出了多年前在拉丁美洲同樣的伎倆。
在1997年,燈塔國透過減少對亞洲的美元供應,讓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是資金鍊條斷裂。
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前兆。
……
這時候,一鍋水已經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徹底燒開。
差哪一度呢?
差地區性危機的出現。
那是不是也像阿根廷那樣打一仗呢?
未必。
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這一個方式。
製造地區性危機,是為了攆出資本,即使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接下來,我們看到一個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大空頭,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狼群般的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
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
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爆發了泰銖危機。
並由次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
然後北上傳導到華夏灣灣、香江,霓虹國,棒子國,一直傳導到毛熊國。
至此,水已經徹底燒開,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全球的投資人又立刻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
而美聯儲又一次不失時機的吹響了加息的號角。
跟著號角聲,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燈塔國去追捧三大市,給燈塔國帶來了美元和黃金脫鉤後的第二個大牛市。
當燈塔國的人掙夠了錢,仍然像當初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東亞金融危機中賺到的大把的錢,回到亞洲,去購買亞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
此時的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的金融危機衝擊得稀里嘩啦,毫無招架之力,更無還手之力,只能任由燈塔國的人為所欲為。
燈塔國,狠狠的在亞洲薅了一把羊毛。
這一次,唯一的幸運者,是華夏。
……
此後,如同潮汐一搬準確,美元指數持續走強,直到2002年才開始慢慢轉向走弱。
此後一段時間,燈塔國又開始為美元指數由弱轉強做準備。
辦法還是老一套,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還是同樣的配方,還是同樣的味道:
製造地區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