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賊雖死,曹賊之志永存!
“若是他爹完顏宗幹執掌此萬騎,就不會如此了。”
“由此可見,金人之驍勇,亦不久存矣。”
劉錡點頭道。
完顏亮就是個金國金三代,所以輕敵率進。讓白貴“撿了”一個大便宜。當然這個大便宜不是誰都能撿的,只能說,相比於完顏宗幹、完顏宗弼金兀朮)這些金二代,例如完顏亮的金三代好打許多。
……
劉錡是名將。
白貴的先鋒軍得到踏白軍一千五百精騎補充之後,已達四千鐵騎。於是西路軍的機動力量大大增加。在劉錡的妙手文章之下,淮西金軍屢次受挫。
而淮東的韓世忠主軍則穩紮穩打,雖有三四州淪陷,但成功將金軍主力,金兀朮所率之兵成功拖在了淮東,兩軍陷入了僵持階段。
幾次輪番大戰之下。
白貴亦是在戰場上聲名鵲起。
成為兵形勢大家。
何謂兵形勢?
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說道:“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
在戰術上,對戰時,把握“行”與“勢”,從而破軍殺將,潰眾奪地,成功乃還,以力而勝。
幾月後,白貴累功至高,又因為他是童子科的文官出身,年歲又小,建立了如此豐功偉業,南宋朝廷亦有心透過封賞、宣揚白貴的戰功,來表明“皇權神授”、“天命在宋”,故此白貴數次建立戰功,不曾落下,到了紹興十八年七月份的時候,他已經因功升到了京西北路制置使。
制置使,是北宋邊疆地區的臨時性軍事統帥。北宋不常設定,但南宋初年,對制置使的設定越來越多。這個官職,是執掌本路各州軍事。
而京西北路,則大半地方位於金國境內,剩下的一些各州,還是這幾個月,白貴屢次作戰,作為先鋒將,奪回來的地方。
不過制置使只是白貴的差遣,白貴的品級,還只是從五品的寧遠將軍。
“京西北路無險可守……”
“朝廷發令,命我等速奪潼關,入秦地。”
七月中旬,白貴召集麾下眾將,言道。
在這數月的打拼之中,他麾下的兵馬愈來愈壯大,從最初只轄勝毅軍這一小軍,到了轄一大軍,共計三萬五千餘人。
而他這三萬五千餘人,至少七千人有馬,剩下的步軍,亦是東路軍和西路軍撥給的精銳。
“謹遵將軍之令。”
眾將半跪,聽令。
數月大戰以來,他們對白貴已經有了絕對的服從。即使白貴未曾拿出調兵公文,但他們亦是下意識相信了白貴的所言。
這就是兵形勢的魅力,主帥的意志壓倒了一切。
“本將軍率騎兵先行……,爾等後隨之。”
白貴眯了眯眼睛,說道。
他可不想僅在淮河這一片地面上,螺獅殼裡做道場。中原無關隘可守,再打,也無濟於事,只是膠著戰。
而關中儘管不復唐時繁華,但以地形,做王業之基絕對綽綽有餘。
另外……,秦地的關隘,對於他來說,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