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有無心機, 能做出這份出來,就勝過了不少人。
在劉錡看來, 白貴是富家之子, 從小含著金湯匙長大的, 年少又中了童子郎,而後又中了武狀元, 這等人去陋巷,一日兩日還好說, 十日,這就證明其心性足可培養。
“劉叔父過獎了。”
“子曰:飯疏食, 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我聽聞劉叔父在為我擇選精兵良將, 又籌備了諸多武備,於此而言,荊州城的上好宅邸亦不過百十來貫,尚且抵不過一匹良馬。”
“夢中想著諸多良馬,這陋巷,居之又有何憂也!”
白貴神色鎮定,回覆道。
“韓家軍”要的不是一個謙謙君子, 而是一個精於進取的後輩,以此來維持利益和人脈不墮, 將他們的“道統”延續下去。
所以白貴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
他不介意這等簡陋的生活,是因為劉錡在給他安排精兵和武備。一座荊州城上佳的宅邸也不過一百多貫錢,但一匹良馬的價值, 至少有數百貫之多,誰優誰劣,一目瞭然。
哪怕他就是倒賣軍械, 亦能賺得盆滿缽滿。
何必在乎這十日的陋巷生活。
“好!不愧是那潑韓五的弟子。”
劉錡見狀,忍不住拍案而起,大聲讚道。
這一句話,就讓白貴在他心底中的印象,大大改觀。引用儒經,這可是儒將的苗子,是個有文化的。引用儒經,卻不拘泥儒經,這是戰場善變之道。同時,善於審時度勢,隱忍性情,這可是成為統帥最重要的幾個因素之一。
別看一些戰場征伐的宿將看不起文臣出身的儒將,認為是瞎指揮。但私底下,一個個對自己子孫的教導絲毫不曾欠缺,都想著成為將門,想著多出幾個儒將。
“好!五日之後,我給你一營的騎兵,一人一馬,剩下的四個營,全部給你,不吃空餉,反正以你的家境,也不差這點吃空餉的錢,再給你八百齡鐵甲、一千領皮甲、三千領紙甲……”
劉錡在案牘上,大筆一揮,定下了公文。
這十日,一是考察白貴的性情,以此來決定他對這個“賢侄”的投資力度有多大,二則是在這些日子中,進行調集荊州府府庫軍備,核算出合適的數量,再給予新成立的禁軍。
以前的禁軍冗兵冗官,還有吃空餉太過嚴重,所以樞密院決定在荊州府新組建一支禁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多謝叔父。”
“不過……這五百匹馬,我只要三百匹,剩下的兩百匹,還請叔父給我換成騾子,侄兒要仿照李希烈組建騾子軍。”
白貴思索片刻,鄭重說道。
騾子軍並非清末捻軍的專項,在唐時藩鎮中的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就組建了騾子軍,而且李希烈的騾子軍亦是戰功彪悍。
在《舊唐書》有云:“人劫於希烈,……地既少馬,而廣畜騾,乘之交戰,謂之騾子軍,尤為悍勇。”
明末的時候,李自成亦是組建了兩萬騾子軍進行作戰。
捻軍都能用騾子軍多次打敗僧格林沁的精銳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