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州府邸和劉錡談論了一些關於荊州府的軍事之後,白貴告退離開。
不便再多打擾。
只不過相較於來之前,白貴在走出知州府邸的時候,他戰馬的得勝鉤上多掛上了一柄上好的朴刀。
這是劉錡昔年所用。
自從紹興議和之後,劉錡這個名將亦被馬放南山,擔任了知州這個文職,不再領軍打仗,所以這把朴刀他就轉贈給了白貴這個親近子侄。
在此界中,白貴儘管佩劍,但那是便服出行,文士佩劍。在韓府中,他一直隨韓世忠學習戰場殺伐,用劍太過輕飄飄了,所以又重新將他的關山刀子撿了起來。。
關山刀子就是後世刀匠根據宋制朴刀而打造成的刀子。
只不過前者柄短,後者柄長。
朴刀是短刀頭,長刀把,刀身無鞘,長刀把可以從刀頭取下,做杆棒用。
而劉錡贈予白貴的朴刀,全部都是鑌鐵打造,並非民間流行的普通朴刀,更像武聖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
單人匹馬走在街上。
不時,他就到了荊州城南一片裡坊,找到里正,出示牙牌。
如唐婉所說的一樣,到了白貴這個程度的軍官,已經無須在軍營中和底層將士廝混,在荊州城內另有私邸居住。
里正親自迎接,並喚了幾個粗使僕婦前去灑掃庭除。
這宅子雖地處偏僻,僅是二進。內設不多,看起來比較簡陋。但白貴早些年過慣了苦日子,這點小問題,對他來說還不算什麼。
至於劉錡,雖對他比較看重,但顯然不會在這一方面,過於安排。
如果連這點小挫折還承受不住的話,何必從軍,回家當一個文士就行。雖不至於簡衣陋食,但如此,亦算是一種變相的考驗。
僕婦打掃離去。
白貴入住,心平氣和,未曾有絲毫驕矜之心。
十日後。
白貴再去知州府邸, 拜訪劉錡。
劉錡說起這件事,“賢侄出身富室, 居於陋巷之中, 未曾有絲毫憤懣之色,看來韓良臣真的收了一個好弟子。”
有時候, 看史書,古人的考驗很簡答。
但愈是簡單,愈能試驗出真性情。
例如唐朝的清官陸贄,一次, 他前往拜訪當時名望頗高的壽州刺史張鎰,張鎰認為陸贄是個不可多得的奇才, 於是在臨別之時, 贈送陸贄百萬錢, 但陸贄只收下了一些茶葉, 其他錢財則推拒了。後來陸贄因為此清廉名聲得到了不少的好處, 官至宰相。
或許真的有什麼心機。
可換句話說……, 若是連保持這份心機的本事都沒有,那也不必談什麼考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