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機械技術的改進,不僅僅是功率、效率方面的改進,輕量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在這一年的冬天,第一臺“足夠輕量化”的蒸汽機在應天軍工廠隆重登場,盡管這個“輕量化”只是相對而言的。
“鍋駝機,就是和鍋爐連在一起的小型蒸汽機,下部往往裝上輪子,方便移動。由於其爐膛基本上是燃料就能用,煤炭、木柴、甚至稻草什麼的都不挑,所以普適性很強……”毛雄輝是這麼描述這臺機器的,下面想說的話“但是熱效率相對較低”卻被吃了回去,因為他的感覺分明是——這貨怎麼如此“地精風格”啊。
“好吧,雖然看起來補丁多了點,但是有可靠的減壓閥,應該不至於和地精科技造物一樣動不動就爆炸……”毛雄輝這邊也確實進行了多次試驗,確定“還算比較安全”之後,下面就是這個東西如何牛逼哄哄地出場,賺取巨額利潤了。
“什麼樣的登場都不如一輛足夠牛逼的車繞著應天府轉一圈拉風。”毛雄輝沉吟道,話說在舊時間線上燃油短缺時期,還真有過燒柴禾的鍋駝機車,所以這時期從理論上是可行的,至於實際上麼……難度還挺大的。
蒸汽機和內燃機不同,它是不好快速啟動和快速關閉的。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從常溫開始燒開一鍋爐水需要一段時間,而就算你把火滅了,鍋爐裡的餘溫依然可以支援一段時間的沸騰。解決前者的辦法是“保溫”,沒錯,你可以減少鍋爐除了接觸爐膛的部分之外的散熱效率,這樣水開的能快一點,至於解決後者的辦法,那隻能在決定停車時開啟一個減壓閥,讓鍋爐內的蒸汽壓力盡快降低下來。
除了鍋爐保溫和減壓閥開閉之外,制動裝置也是非常重要的,鍋駝機力氣比馬大的多,到時候驅動的車輛也比馬車更加沉重,這種玩意如果沒能及時停下來一路碾過去,多少人都不夠死的。至於制動裝置怎麼做?後世火車頭上那個蒸汽制動裝置可以參考,而加工需要時間……
除此之外還有車輪減震問題,應天府的地面相對來說比較平,但這種“平”依然是古代水平。全部硬化鋪上柏油或者水泥,這價格足以上大明吳王和昊天教聖姑破産多次。所以安裝彈簧減震裝置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這套減震裝置也可以用在馬車等其他車輛之上。
除了減震裝置,還有轉向裝置,鍋駝機車不是馬車,動力源本身不懂得如何轉向,所以至少在更先進的轉向裝置出現之前,這車估計也只能是三輪的,前面一個輪子負責轉向,後面兩個輪子提供動力……毛雄輝看著設計圖紙,心說這玩意是越來越像地精三輪車了,這樣下去是不是要改名加裡維克斯?好吧好吧,這不是關鍵問題,毛雄輝在構思“全蒸汽動力,至少在這個年代牛逼轟轟高大上”的“地精)三輪車”的同時,忽然想到另一個相對“低奢內”的玩意兒——黃包車能不能順勢搞出來?
舊時間線上的黃包車起源於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具體發明人比較迷,說英國人、法國人、倭國人的都有,不過這玩意兒在當時人力資源豐富的中國算是徹底發揚光大,駱駝祥子的故事老少皆知。而有關黃包車變遷的記錄則是這樣的“初期的黃包車兩輪高大,木製,外裹鐵皮,拉行時甚為顛簸,且易損傷路面,曾遭到工部局的幹涉。後改為鋼絲橡膠輪,車行更平穩,拉起來也較省力。當時的黃包車須安裝銅喇叭、腳鈴和車燈,夏天有帆布防雨篷,冬天則掛棉暖篷,考究一點的,在車廂和車把上還鑲有細銅花活。”這裡面除了現在橡膠産量太低,無法大量使用外,其他都可以滿足或者至少變相滿足的,至於顛簸的問題,那彈簧減震裝置完全可以用上。
當毛雄輝把自己的想法表述給洛英的時候,後者的評價是——“一個巨大的企業即將誕生”。
————分割線————
這人世間最長久、最穩定的賺錢行當是什麼?並非那些看似利潤極高的奢侈品,而是銷量極大的,和人生活密切相關的東西。這種“東西”並不一定是實物商品,各種服務也能算進去。
例如毛雄輝這邊搗鼓出黃包車,並以應天府為中心開始組建一個龐大的商業組織,就算每個黃包車夫一天能給商業組織提供的錢只有“幾分”,但數千、數萬的車夫能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的利潤,而且這種利潤在産生的同時,還解決了數以萬計的城市貧民的就業問題,更促進了人員流動和商業活躍……
綜上所述,一個“黃包車托拉斯”其實是相當“促進社會發展”的存在,如果再擴大到更多的城市甚至更多的省,說是全國性的龍頭企業也絲毫不為過,而如果再擴大一些思路,把“運人”擴張到運貨之上,那麼更多的商機正在向他們招手。
明朝是有完整的驛站、驛卒體系的,著名的旅遊家徐霞客能全國各處跑,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這樣的系統,至於這樣的“國有企業”若是大規模裁汰了人怎麼辦?參見史上最強郵遞員——李自成的造反稱帝史。
而在這個雖然國號仍叫明,但裡子早就換了的新政權統治下,“郵遞系統”只會更加完善也更加快捷,於是乎就有了另一種“運貨專用人力車輛”,和黃包車的要求完全不同——不需要太多的避震,但阻力越小越好。
“所以說這裡面就需要真正的滾動軸承了是吧……”毛雄輝想著,話說這個年代要製造滾動軸承也不是不行,畢竟雖然研磨鋼珠子難度高了點,但研磨小鋼柱就簡單的多了。滾動軸承確實不要求非要用珠子,用圓柱也差不了太多,而這樣以來軸的摩擦裡就極大的縮小了,有助於郵遞員用牲口或者自己)帶著一車要送的貨高速運輸。
“圓柱滾動軸承的研發也要提上日程來了,這冬天還真是比較忙。”毛雄輝嘆息著,然後在數日之後得知了兩條訊息——第一條是“海鐵”專案有了進展,第二條是“玄鐵”專案製作出了第一個成品。
“很好,很強大。”這是毛雄輝對“海鐵”高矽鑄鐵)製成品的評價,這東西泡在海水中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了,但是腐蝕程度明顯比普通鑄鐵、普通鋼材、普通熟鐵都低得多,很顯然那層二氧化矽保護膜起到了很好的抗腐蝕作用。
“在淡水中的抗腐蝕效能……優秀。”
“在蒸汽中的抗腐蝕效能……優秀。”
“機械效能……和普通鑄鐵差別不大。”
“這東西倒是可以用作蒸汽機內部的零件,這樣維修週期會大大延長,成本相對下降。”毛雄輝對“海鐵”進行評判之後,把注意力轉向“玄鐵”這個重頭戲,這塊錳鋼的效能有點超乎他的預料。
後世有一種機器叫做“顎式破碎機”,就是把大塊的石頭硬生生破碎成小石子的用途,很顯然,這磨損強度的非常高的,而其工件用的就是錳鋼,確切地說,是高錳鋼。
高錳鋼是有非常強烈的“加工硬化”傾向,這東西就算原來沒多硬,在進行敲打、撞擊之後也會變得堅硬異常,所以非常適合用在一些“破壞強度特別大”的地方,這對於毛雄輝旗下的工業體系,意義甚大。
在確定“玄鐵”和“海鐵”都獲得巨大進展之後,毛雄輝又接手了這冬天最出乎意料的一個專案——沒錯,這是他之前根本沒有想到的……塑膠方面的進展。
塑膠?沒錯,這種完全屬於現代科技的玩意居然出現在十七世紀,哪怕是被穿越者改造過的十七世紀也不可能吧?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就有點誤區了,畢竟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合成塑膠是在一八六五年,而那玩意的成分其實就是魔改版的硝化纖維素。
<101nove.euoid),說白了就是用樟腦強化了塑性的硝化纖維素,這玩意最早是作為“人造象牙”而出現的,而在後來的日子裡,主要用於製造膠卷和乒乓球。
自己手下的研究員,在沒有他指導的情況下,誤打誤撞地用乙醚、乙醇、樟腦的處理,將硝化纖維變成了賽璐珞?這確實出人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化學反應就放在那裡,只要你去摸索的次數足夠多,就有機會將其發掘出來。
“這年頭還沒有搗鼓出膠卷,乒乓球也沒幾個人會打,所以還是從工藝品開始吧。賽璐珞這玩意能冒充象牙,質地和色澤確實不錯,作為雕刻的材料或許很給力?”毛雄輝說著,繼續摸索,而到這時為止,冬天才過去一半而已。
這個冬天不簡單,這個冬天很忙碌,當冬天結束的時候,他們會變得更加強大,這就是科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