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糖說的很對,要不要聽娘講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呢?”
毛遠晴很認真地點了點頭。
————分割線————
在鴻蒙太初,一切都很原始,卻依然依照著昊天之道與後土之慈執行的時候,在那無邊的海洋中有很多很多細小的生物,其中就包含了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祖先。沒錯,那個時候它們確實是細菌和藍藻。而與這些細菌、藍藻同時生活的,還有一種體積較大的“慢性細胞”。
慢性細胞雖然行動較為緩慢,卻非常貪吃,只要遇到細菌和藍藻就一口吞下,但它們慢慢地發現,某些細菌和藍藻“養起來”比“直接消化掉”更合算,於是乎某種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原先桀驁不馴的細菌和藍藻,有一些種類被慢性細胞給“馴養”起來了,慢性細胞為它們提供保護和原料,細菌和藍藻産生能量或進行光合作用,在經歷了對於昊天、後土來說很短,對凡人來說很長的時間之後,線粒體和葉綠體誕生了,而慢性細胞也成為了真核細胞……
以上只是故事的梗概,為了提高女兒的興趣,洛英加入了很多生動活潑的擬人化描述,而且後土娘娘也作為一個長者來給貪吃的慢性細胞以啟迪了,而這個故事讓毛遠晴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兒來了一句:“嗯……這就是娘之前說過的‘共生’是麼?”
“嗯哪,確實如此,”洛英覺得火候到了,“‘共生’的概念我之前教過,就是兩種生物在一起互惠互利。你能再舉出幾個共生的例子麼?”
洛英本以為會說到被人馴養的動物和人類的關繫上,但毛遠晴的思路顯然更廣,她直接想到了“人和動物肚子裡的細菌”上,但是……似乎有點奇怪……
“娘說過有些細菌在腸道裡是有好處的,但如果跑到別的地方就有壞處了,這到底是共生還是不是共生呢?”
看著女兒認真思索的表情,洛英忽然覺得非常感動,然後她仔細地講解了“條件致病菌”的概念,而看著毛遠晴的表現,應該是聽懂了。
“一代更比一代強,這難道不是好事情麼?”
————分割線————
當洛英感嘆“一代更比一代強”的時候,有一位老人則為“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感慨不已,毫無疑問的,他就是非主流老中醫吳有性。
吳老爺子在新時間線上比舊時間線上發達的多,而在日常的治病救人和管理之外,他老人家倒是沒有忘記當初有關“把青黴素提取出來”的意願。老爺子和他的一幫徒弟也是勤勤懇懇地研究了許多年,確實確定了“青黴菌能分泌強力殺菌物質”,他們甚至發現了“不同品系的青黴菌殺細菌的能力不同”,篩選出“殺戮能力”強悍的菌株進行培養,但是所有的努力都卡在一個非常要命的問題上——“青黴提取液”雖然殺菌效能兇悍,卻容易引起過敏,用白老鼠、白兔子做試驗的時候死了也就算了,而用在人身上實在是不夠安全。
平心而論,我們不能說吳老爺子水平不行,二十世紀的弗萊明可是有現代提純工藝才搞的出青黴素,而就算有穿越者開掛,在十七世紀中葉提純青黴素也是太強人所難了一些,引起過敏的倒不是青黴素,而是不純的青黴素中有抗原性質的雜質。吳老爺子在青黴素提取問題上撞了南牆之後,痛定思痛,決心在其他方面取得突破,而這個其他方向似乎距離醫學稍微有點遠……沒錯,就是罐頭。
隨著大明吳王勢力的地盤不斷擴大,糧草運輸的距離也越來越遠,對食物保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南洋那些非常炎熱的地區,就算是壓縮餅這種東西也放不了太久。
於是乎毛雄輝貼出了懸賞,說能做出“在濕熱環境下依然能保持很久,並且口味不錯的食物”的,重賞加封爵。這種其實是早已知道答案,就為了鼓勵發明創造的氣氛而提出的懸賞,引起了很多人的參與,不過到目前為止,大都是一些醃製、熏製的食物,儲存期限或許夠了,但口味比較呵呵。
“老夫現在不缺錢,也不缺名,但若是能讓前線的將士們吃到新鮮的菜餚,也算是有功於社稷。”吳老爺子這麼想著,然後聯絡了依靠鏡片和玻璃發了大財的孫雲球,說有一筆大買賣。
孫雲球聽完了吳老爺子的說辭,然後面露難色:“又可先生的意思是說,用玻璃做一個罐子,把蔬菜、水果、肉之類的東西塞在裡面,然後加熱,等到細菌死完了就封起來是吧?倒是能做得到,就是不劃算……”
吳老爺子隨後聽孫雲球說了一大堆數字,意思無非是雖然現在玻璃便宜了不少,但用來包裝食物還是偏奢侈。一般人買個玻璃罐子裝東西一用就是幾年,而那個不知道叫罐子還是罐頭的玩意等於就是賣食物的同時強賣一個玻璃罐,這樣的東西做得出來,但有沒有人買就不好說了。而且玻璃罐子這玩意兒太脆,萬一運輸的時候顛簸厲害,豈不是碎碎平安了?
“這……這確實是個問題。”非主流老中醫並未因此而沮喪,反倒激發了鬥智鬥勇的銳氣,他一語不發地沉思了許久,然後說出一句話:“如果不用玻璃罐子,單純用鐵皮來做‘罐頭’可否?”
“這……”孫雲球臉上完全是“老人家饒了我吧”的表情,但是在他想說普通鐵皮會很快生鏽,鍍鋅鐵皮則會讓裡面的食物味道不對,還可能有毒的時候,猛然間一種“新玩意兒”映入了他的腦海。
“實不相瞞,若是用應天府那邊新出來的‘馬口鐵’的話,說不定還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