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雖然在遠端對轟的過程中沒有吃虧,但光複軍一方其實存在一個隱憂——他們是從下游逆流而上,而對手是從上游順流而下。這種區別在船隻短兵相接的時候相當重要。很容易理解莫臥兒帝國的船隻就算被擊毀也有不少會順著水流繼續移動的,如果被點燃了的話更加棘手,就算鐵甲戰船和鐵皮戰船不怕這種級別的火焰,後面的木製運輸船也扛不住啊。
比較簡單的解決方法自然是分隊,運輸船後撤,讓對手船隻的殘骸有足夠的時間和距離去燒盡或熄滅,這也是翟五和尚的想法,不過陳德表示反對,還提出了一種新的思路,而李小花對此的看法是——“這和蒸包子有什麼區別?”
鐵甲戰船上的蒸汽噴射武器已經經過多次實戰的檢測,測評結果是確實給力。但之前使用蒸汽噴射基本上是“防禦性”的,說白了就是敵兵跳幫的時候燙死他們,而陳德顯然由反入正想到了“進攻性”的蒸汽噴射,方法也很簡單——每艘鐵甲戰船都有十五到十八個蒸汽噴口,只開啟正前方的四個噴口就是了。在副鍋爐(主鍋爐是驅動蒸汽機的)壓力一定的情況下,顯然是噴口越少,噴射的距離越遠,從正前方的四個噴口噴薄而出的蒸汽流,已經足夠席捲毗鄰的敵船,而且這樣還有一個好處——杜絕對手燃燒或自爆的可能。
嚴格的說,人們第一印象裡的“水蒸汽”,也就是那些白色雲霧,其實並非水蒸汽本身,而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這些小水滴如同“棉被”一般,隔絕了可燃物和氧氣的接觸,這是潑水救火的原理之一(原理之二是水吸收熱量,讓可燃物溫度降低到燃點之下),對那些木製、竹製的敵船特別有效。
於是乎在莫臥兒帝國軍隊眼中,對手使用的是“基本放棄遠端炮火,用鐵甲船抵近撞擊”的奇葩戰術,至於為什麼是“撞擊”?那是因為他們還沒見過蒸汽噴射的厲害,只能按照之前的“經驗”去推斷,但光複軍顯然就是來創造奇跡的,讓莫臥兒帝國的木船甚至筏子享受“蒸包子”、“洗桑拿”的“特殊待遇”只是計劃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則是——視覺效果與聽覺效果。
“騰雲架霧”作為“神仙”、“神力”、“仙術”的象徵,白色、看起來幹幹淨淨的雲霧往往是“正派”的象徵,而相比之下,妖魔鬼怪肯定是黑氣騰騰,一看就是汙染嚴重還不肯整改,必須鎮壓或消滅的渣滓。至於你說蒸汽戰船有沒有“神聖”的感覺?其實如果沒有黑煙,外加那些詭異的叫聲的話,單純一艘噴吐白霧,無帆無槳還能跑的“機關船”,說是仙舟都有人相信。而當一群人被“白色霧氣”所吞噬,然後在慘叫聲中棄船跳河的時候,那種“邪魔歪道被神仙正法所碾碎”的印象是肯定會産生的,至於理智告訴自己被揍的才是“神仙正法”,揍人的卻是“邪魔歪道”?那確實符合利益,卻總覺得有些違和。
而這種“違和感”,在對方高唱“聖歌”,戰鼓齊鳴,一派莊嚴景象的時候,會急劇上升。“對面確實有神仙保佑”在某一個時段確實壓倒了“對面是邪魔歪道”,而那些哭叫中落水的兵丁,更是把這種“錯覺”,拼命地放大。
“啊啊,啊啊啊……嗷嗷啊……”
相比於火焰噴射器,蒸汽噴流的直接殺傷力確實較低,事實上如果一個人在高溫蒸汽裡待太長的時間,被窒息而死的可能性比被燙死的要高,但這不等於痛苦就低多少,相反,由於水的比熱大,傳熱效率高,被蒸汽流噴到的人很容易産生“被開水潑了全身”的感受,直接跳進河水裡確實是個解決方法,但緊接著他們要目睹船隻的毀滅……
好吧,其實只是撞開或者撞翻。在內河航行的鐵甲戰船再怎麼“相對小”,但在硬度,重量等方面根本就不是那些內河航行的木船所能相提並論的東西,因此對於莫臥兒帝國的水軍來說,這些可怕的、噴吐高溫霧氣的、根本不講道理、根本就是妖魔鬼怪的鐵甲戰船如同撞進一堆雞蛋的石頭,又彷彿呲牙咧嘴地沖進羊群的猛虎,總之是打不過的,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跑……
跑?你在開什麼玩笑。
莫臥兒帝國的軍隊,加上土司僕從軍,安南僕從軍,基本上對光複軍形成三面包圍的態勢,人數對比更是超過了三比一,如此的兵力優勢之下,吃了一點小苦頭就撤退?這也太看不起莫臥兒帝國這些天來,無數次勝利積累起來的積威了。
全軍出擊,目標是鐵甲戰船、鐵皮戰船之後的運輸船,那肯定是敵軍的軟肋!至於忽悠兵丁們拼死進攻的喊話?那很簡單,只要宣稱“好東西全在後面的船上”就行了。
這種喊話是個人都明白可能是空頭支票,但放在目前這個場景偏偏可信度很高——光複軍有沒有錢糧?當然有錢!沒有錢這麼喪心病狂的武器是怎麼造出來的?沒有糧食怎麼支援如此規模的遠徵?而這些錢糧在什麼地方?最合理的回答當然是後方的倉庫,但既然現在大家都沒有打到對手後方倉庫的能力,那麼洗劫近在咫尺的運輸船自然是發財的最佳途徑!
人海沸騰,人潮湧動,而能夠最全面地看到人流動向的,顯然是空中鳥瞰的熱氣飛艇上的飛行員們,他們觀察,他們彙報,而翟五和尚在得到彙報之後,直接樂了——
“這運輸船上可是有不少好玩意兒,來的越多越好,來的越多,死的越多!”
————分割線————
大批次生産武器自然是科學技術發展的象徵,當然了,這裡面也有一個“大批次淘汰的舊武器如何處理”的隱藏問題。
木柄震天雷一度是光複軍大量使用的武器,尤其在燧發火銃還沒成熟的時候,一度發揮了驚人的威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東西在超遠端有火箭彈,遠端有炮彈,中程有火銃鉛彈,近戰有火焰噴射器和蒸汽噴流,實在不行肉搏了還有長矛和銃刺的戰場上,地位越來越低。而且這年頭的黑火藥震天雷和後世的tnt手榴彈是性質不同的兩個玩意兒,後者能存放幾十年甚至百年,前者幾年後就不能用了,這個問題和黑火藥是三組分,其中的硝酸鉀雖然純品是“微潮解”,但雜質確實“易潮解”有關,目前還無法解決,至於成功解決黑火藥震天雷儲藏年限的時候……差不過更先進的手榴彈也可以取代震天雷了。
於是乎大批積壓下來的木柄震天雷,成了很難處理的東西,拿去賣吧,包括大順大西在內的勢力早就學會造這玩意兒了,所有賣不了幾個錢,而自己使用的話,又覺得有點不夠班。大量的木柄震天雷隨船運到安南來,本來就有消耗淘汰貨色的意思,就算對付“天方聖域艦隊”有點困難,對付其他的勢力,威力還是夠格的。
而現在,這種夠格以類似炸魚的形式表現出來。沒錯,往水裡扔震天雷確實能夠造成炸魚的效果,而只要把握好時間段,不讓引信被水澆滅,讓震天雷在水中炸開甚至能增加一定的威力。潮水一般的安南僕從軍、土司僕從軍正在試圖登上運輸船,結果被震天雷炸的七葷八素,死傷慘重。有趣的是,無論是火焰、氣浪、碎片還是水波,其威懾作用都不如……聲響。
後世的玄幻小說往往把雷歸為電屬性,這確實符合“自然規律”,但對於古代人來說,這樣的分類卻往往違反他們的“直覺”。因為相當比例的古代人對“雷”的認識並非“放電引起的龐大聲響”,而僅僅是“龐大聲響”,這也是為何明明是“火屬性”的炸彈,能有那麼多人叫它們“xx雷”的原因。
而現在以兩股僕從軍的視角,則是大量的“霹靂”、“炸雷”在不斷地消耗自己的兵丁,如果單純是這種消耗倒不是啥問題,畢竟這麼多炮灰,死的起人,問題是後續兵丁卻因為這樣的傷亡而漸漸士氣低落,畢竟大夥也都明白,再多的錢財,也必須有命來花才行,
於是乎萬變不離其宗的“撒幣大法”又開始起了作用,只要兵丁們的貪欲超過了對死亡的恐懼,那麼一切都好說!更關鍵的是莫臥兒帝國的軍隊也在這時候開始全面攻擊運輸船,一馬當先的自然是那些武藝高強的廓爾喀僱傭兵。
這些來自山地、激流、密林的兇悍之人,以某種看似愚蠢的“直腸子”方式沖殺過去,卻在沖殺的過程中依靠靈活的身法,做出一些高難度的規避動作。一時間這場景有點像武俠小說中某某幫派大戰霹靂堂的過程,可惜在沒有主角光環,也沒有無限血量的前提下,這些人撲街的速度有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