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鋼鐵鮮血烈焰 > 第247章 抗清援朝(一)

第247章 抗清援朝(一)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好書推薦: 守寡重生後,侯門主母她改嫁權臣 樂觀少年在立海大 如何扮演嬌妻迫害男主 寒王煞妃 替嫁妻子走後,劍尊道心破碎了 觸控符咒就會穿越 錯折瓊枝 屢戰屢敗的惡毒女配 師姐 師尊今天又打徒弟了嗎 徽影重重 驚!白切黑鼓手竟是雙面釣系! 我的帶球老婆要登基 我的老師有點撩 世子爺,這外室又在給您畫大餅! 我腹肌呢![穿書] 抱緊傅叔叔的大腿 救贖文的大反派,我嗎[快穿] 晴空萬裡,起落平安 樹與蝴蝶

<!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全羅道是朝鮮八道(即京畿道、慶尚道、忠清道、全羅道、黃海道、平安道、江原道、鹹鏡道)之一,位於朝鮮半島的西南部,是著名的糧倉。正因為如此,全羅道成了這次“抗清援朝”行動的第一站。

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雖然鄭成功和毛雄輝達成了合作關系,兩人都認為“跨海徵東”去敲詐勒索倭國幕府將軍獲得巨額金銀是個好主意,但由於近日清軍在遼東、朝鮮的一系列動作,“抗清援朝”的優先度超過了“跨海徵東”。這種優先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還有經濟上的。

在毛雄輝所來自的舊時間線,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朝鮮和中國東北後,遷移了一些朝鮮人到中國東北種地,結果意外發現了一些品種的水稻抗寒能力極強,竟然能在東北平原茁壯生長。日本鬼子、朝鮮二鬼子當然都不是東西,但不等於他們的意外發現沒有意義。事實上偽滿時期的中國東北水稻産量相當驚人,而這恰恰是在新時間線上大規模開發遼東、以及比遼東更北的地區的一個契機。

毛雄輝委託負責“抗清援朝”行動的趙應元、乙邦才兩個總兵在朝鮮盡可能多地收集稻種,以用於此後的種植試驗,當然就算沒有找到耐寒稻種(畢竟有可能是在十七世紀以後才出現的突變),控制全羅道也等於扼住了朝鮮王國的咽喉。十七世紀並不是二十世紀,沒有國際法,也沒有兩大陣營對立,所以“抗清援朝”只是美其名曰的說法,這次行動的目的,除了盡可能地開闢市場外,就是把李氏朝鮮綁上鎮江侯的戰車,駐軍、佔領,將其轉化為進攻滿清“龍興之地”的跳板。

“這朝鮮可是當年洪武爺定下的十五個不徵之國之一,就算是壬辰倭亂也是打完了沒去佔領……”對於毛雄輝要在朝鮮駐軍的說法,乙邦才其實是有點犯嘀咕的。相比之下,黑麵武人趙應元就想的開的多——在他眼裡這些軟弱無能、偷奸耍滑的家夥還不如韃子呢,駐軍那是給他們面子!

由於兩者存在理念上的差異,在接近全羅道時候還發生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論,乙邦才堅持認為應該“低調行事”,“與民秋毫無犯”,方可得到朝鮮人心,而趙應元對此嗤之以鼻——“大明對朝鮮那麼好,朝鮮還不是被韃子一頓胖揍後投降了偽清,所以這世上沒有贏不贏得人心的說法,拳頭大才是真理!”

最終兩者的爭論以折衷的方式的做了定奪——船隊肯定要在全羅道進行補給,直接搶吃相太差,不過貿易的時候為了保證朝鮮人老老實實的不使壞,必要的“威懾”還是要的。於是乎當初在定海縣、在杭州府城外開著戰船“貿易”的盛況再次出現,只不過朝鮮人這邊用於支付的東西……除了米,就還是米了。

“聽鎮江侯說這地方産米,但怎麼看都是出了米以外沒別的了。”趙應元一邊嘀咕,一邊下令對“朝鮮人賣給咱們的米”進行嚴格的檢查,結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人家作假好歹是在米裡摻沙子,這撥子不知死活的雜碎,他奶奶的居然是在沙子裡摻米!

話說這幫朝鮮人作假也有些門道——例如一大袋米最上面一層沒沙子,越往下面沙子越多,若不是徹底翻起來檢視,真的要被他們矇混過去。黑麵武人趙應元得知此事後,臉色變得黑紅黑紅的,乙邦才也很惱火,所以對“教訓這幫狗賊”沒有任何勸阻。於是乎此後一天是標準的“炮打棒子”時間,而朝鮮人反應倒也“迅速”,迅速派出一個姓崔的官員進行交涉,並聲稱已把摻假的奸商繩之於法。

“摻假的奸商?真當你趙爺爺那麼好騙?殺幾個替死鬼矇混過關?不肯賠錢?轟!給老子繼續轟!”半天過後,朝鮮人那邊徹底慫了,先是同意按照摻假米價值的三倍來賠償大米,然後又同意按照耗費炮彈和火藥的價值三倍來賠償銀子。

趙應元黑著個臉,對朝鮮人賠償的大米和銀子進行了嚴酷的檢查,事實證明朝鮮人的恐懼果然壓倒了偷奸耍滑,這些大米和銀兩基本上沒有摻假。

乙邦才、趙應元非常賣力地收編大量的僕從軍。這全羅道是糧食産區沒錯,但由於土地兼併十分嚴重,破産、流亡、餓肚子的農戶不在少數,這些人集中起來吃頓飽飯,稍加訓練就是一支大軍,雖然戰鬥力還是一泡稀,但作為輔兵還是勉強能用的。

在全羅道蒐集了大批的糧草和輔兵後,乙邦才和趙應元按照原定計劃,北上前往忠清道,結果剛靠岸不久,就聽到了一則“爆炸性”的訊息——清軍已經全力南下,攻入京畿道,威脅漢城。

————分割線————

對于格爾泰和翟洪而言,“入朝剿寇”顯然是非常美好的人生體驗,原因無它,這仗打的是太順了。

格爾泰甚至有一種感覺,所謂的“朝鮮官軍”,甚至比還那群跑到蓋州城下集體作死的朝鮮海寇還弱。他這種體會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海寇是自負盈虧的,好歹知道武備是吃飯的本錢,為了多搶劫也不能偷工減料,而朝鮮官軍吃空餉、喝兵血的程度比晚明有過而無不及,除了將領身邊的親兵外,其餘的雜兵長期處於極度貧窮和饑餓狀態,戰鬥力可想而知……

相比於只知道亂打亂殺的格爾泰,自詡狡詐的翟洪卻有一絲擔憂——皮島海寇顯然不敢和大清雄兵正碰,但大清也暫時奈何不得海寇。所以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怎麼說也應該盡快把朝鮮王所在的什麼漢城給佔了,迫使朝鮮王用船隊運兵去皮島剿寇才成。所以在平安道、黃海道繼續燒殺搶掠似乎並不是一個聰明的主意……

無獨有偶,這次“入朝剿寇”的負責人,曾經在何洛會手下做事,但及時跳反不但沒丟官,甚至還升了職的昂邦章京碩詹也有類似的想法,問題是想法只是想法,事情並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的。這次入朝興兵三萬,看似數量不少,但考慮到大清的精兵多數都在關內,這三萬“雄兵”的質量其實相當的可疑。至於那數量已經到了六萬多的朝鮮僕從軍,搶東西倒是挺在行的,戰鬥力……能不提了麼。而且這種質量差不但表現在戰力上,還有指揮難度上,碩詹發現這群兵丁滿足於燒殺搶掠、姦淫擄掠,要重新集結起來十分困難的時候,心情是十分崩潰的。

所以當碩詹聽說鎮江侯的船隊已到達全羅道,心裡其實是興奮的,因為他終於有了機會把已經渙散化的軍隊重新集結起來——“再不南下,漢城就要被逆賊先搶了!”

在許諾的“大掠七日”的鼓動下,三萬清軍和六萬多朝鮮僕從軍離開平安道,穿越黃海道,向著京畿一路“勢如破竹”。碩詹顯然深諳倭國某大名“百姓像芝麻,越榨越出油”的精髓,一路行軍的過程中搶出了水平,搶出了格調,搶出了其他人搶不出的效率!至於死亡十餘萬,流亡近百萬這樣的“副作用”,朝鮮王還不擔心呢,他擔心個屁!

碩詹顯然錯怪了朝鮮王,他其實是挺擔心的,只不過李倧擔心的是李家的基業,不是百姓的厄運,畢竟李氏朝鮮國小力弱,禁不起折騰,前幾次後金、滿清入侵已經是傷筋動骨,還沒緩過勁兒來又是一次骨斷勁折。至於以自己的力量抵抗住滿清的入侵?這不用說做了,連想想都不可能啊。沒看見那些“堅城”、“要塞”在清軍面前和豆腐沒區別麼?這要怎麼擋?

朝鮮王李倧其實搞錯了一件事——並不是堅城、要塞擋不住清軍的鐵蹄,而是那些畏敵如虎的渣渣軍隊根本沒有抵抗的意志。棄城而逃和開門揖盜是典型的“應對方法”,當然對朝鮮王稟報的時候則是極力誇大清軍的戰鬥力,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無恥。一時間各種有關清軍戰力在近幾年持續暴增的傳聞在漢城四處傳播,隨著“版本更新”越來越邪乎,什麼徒手撕城牆、頭鐵撞城門都出來了,更為稀奇的還有清軍大將碩詹手持巨弓,八百步外一發洞穿城牆!

由於清軍在朝鮮官兵的形容中迅速向奧特曼方向靠攏,唯一能對抗奧特曼的怪獸,也就是明國鎮江侯的船隊成了朝鮮王李倧,還有王儲李淏唯一的救命稻草,至於全羅道那邊稟報的什麼明軍炮轟殺人事件,那直接完全無視,這父子倆只希望乙、趙兩位將軍早日抵達漢城,以對抗長驅直入的清軍。

當鎮江侯的船隊抵達漢江入海口的訊息傳到漢城的時候,朝鮮王李倧和王儲李淏感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但好景不長,僅僅在一天之後,大票大票的清軍和更大票大票的朝鮮僕從軍就陸續抵達了漢城以北,次日開始攻城。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隨機推薦: 我龍傲天,嬌養病弱老婆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