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有道是“哪壺不開提哪壺,怕出啥事兒就出啥事”,當蔣總兵正在擔心萬一毛雄輝出兵怎麼辦之時,淄川軍的船隊已經到達江陰縣城外的黃田港了。
毛雄輝親率的船隊船隻數目上不亞於當年的顧三麻子,而且在質量上更是遠遠超過。五百料和二百料的戰船加在一起足有十九艘,這些戰船不僅僅是銃炮林立,強化了攻擊力,在防禦力上也有極大的強化——船殼外釘上了厚厚的木板裝甲,重要部位還包上了鐵皮。那鐵皮上有球形彈轟擊留下的痕跡,很明顯經歷了不止一次的實彈測驗。
至於那些二百料以下的小船(被稱為“輕舟“”),非常好地秉承了“速度就是裝甲”的理念,相比於揚州之戰中的烏篷船,這些輕舟配備了更多的槳手,航速更快,而且平均一艘船上裝備了四挺超重型火銃,在同一級別的船隻對抗中,火力強到喪心病狂。
而最大、最顯眼、火力最強橫的一艘戰船,就是淄川軍目前的旗艦——“混江龍”號,這艘船上飄揚著兩面特別的旗幟,一是毛雄輝的總兵旗,二是一面加大號的青蓮華旗,和醫療隊分隊那些三角形的小旗子不同,這面大旗是直接代表了武寧郡主本人。
毛雄輝和洛英的到來在黃田港引起了非常大的轟動,這種轟動甚至到了讓陳明遇、馮厚敦認為“莫不是百姓們已經被姓毛的給收買了”,而閻應元在大敵當前的情況下保持了沉著冷靜不猜忌,更能說明問題的是——毛總兵和武寧郡主宣稱淄川軍主力並不進駐江陰縣城。
陳明遇和馮厚敦聽罷鬆了一口氣——要知道這次來的淄川軍戰兵總數不下六千人,算上後勤補給的輔兵不下一萬三千人,這是一支非常強大的軍事力量,若是直接進駐江陰縣城,那麼就算明天把他倆的腦殼割下來當球踢也是可以想象的,而毛總兵特意說明自己不進駐江陰縣城,這分明是主動擺出一個非常高的姿態。
在黃田港短暫休整之後,淄川軍船隊的一部分輕舟開始向南主動出擊,用毛雄輝自己的說法——“先給對手一個見面禮。”
————分割線————
謹慎,一定要再謹慎!不可激動,一定要步步推進……這就是蔣雲臺目前的思維方式,畢竟富靈阿之前輸慘的例子在那裡,他可不想重蹈覆轍。
再加上之前派水師去進攻長江上的淄川博興聯軍結果被揍的啥都不剩的慘痛教訓在,蔣雲臺也不指望在水路佔什麼便宜,於是乎他的陣型是步兵、騎兵在前,運輸船隊在後的,畢竟來襲的敵軍戰船目標很大,騎兵、步兵不可能看不見,到時候運輸船隊避其鋒芒向後退一下,吃水較深的戰船追不了多遠。
正因為如此,當斥候稟報說有一批“奇怪的小船”出現在錫澄運河之上,並迅速向我軍接近的時候,蔣雲臺的第一反應是“無非是來探查情報的斥候”,盡管他打心眼裡不認為這些小船會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但畢竟擊沉敵方的偵查船隻對士氣的鼓舞甚大,所以蔣總兵非常“聰明”地讓弓箭手們把火矢準備好,等敵軍偵查船隻進入射程,來一個萬箭齊發,火光沖天,燒死他丫的!
此刻的富靈阿、年重炎等人也在蔣雲臺手下的保(監)護(視)下隨軍而行,在聽說蔣總兵要用火矢來對付敵船之後,這些人也躍躍欲試,畢竟之前的那一戰基本上輸的只剩下了,現在急需戰績來挽回一點面子。
“過來!再近一點!趕快近一點!要不然老子不好射中!”這是富靈阿的心思。
“這些小船……怎麼覺得有些不對勁啊?”這是年重炎的心思。
正因為保持了一定的警惕心理,年重炎發現那些小船上分明有又粗又大的銃管對著自己……“主子小心,這不是偵查船,這就是戰船!”我大清的好奴才話音未落,淄川軍輕舟的攻擊已經淩厲而至。
“砰——轟,砰——轟!”
“嗚哇!哇啊啊啊呃……”
固定在船隻木架上的超重型火銃可以比人手持的裝填更多的黑火藥,因此在極限射程上的傷害比矛銃陣中的火銃手更高,而近兩百步的距離對於火矢來說還是太遠了,於是在第一輪的射擊中,清軍弓箭手們處於完全被單方面屠殺的悲催境地。
“不帶這樣的……”
這居然是富靈阿這個水貨甲喇章京看到敵方小船射出大號鉛彈時的第一反應,話說蔣總兵的綠營兵死掉多少富靈阿都不會眨下眼睛,可被大號鉛彈打中的還有那天從蔡涇壩鎮逃出來的真滿洲兵!這三百人可是富靈阿最後的一點本錢了,死一個少一個沒法補充,這可是要了富靈阿的老命啊!
淄川軍的二十多艘輕舟仍在接近,輕舟上超重型火銃依然在不斷地射出致命的大號鉛彈。真正被鉛彈直接打死的清兵數量並不多,但引起的恐慌範圍卻非常大,甚至明明進入射程之內,可以發射火矢了的弓箭手都有不少扔掉了弓箭,瘋狂地朝著後方躲避,而這種行為導致了奔踏和自相殘殺,因此而死傷的人遠遠超過直接的鉛彈射擊。
“廢物!真是一群天殺的廢物!”蔣總兵對那些陷入恐慌的兵卒的處理方式和當初的富靈阿一模一樣。又是一輪人頭滾滾之後,綠營兵們總算穩住了陣腳,而且射程比超重型火銃遠的佛朗機炮總算裝填完畢,開始對輕舟進行轟擊,至於轟擊的效果……比較呵呵。
“打不中?狗娘養的為什麼打不中?”
“跑的真他孃的快啊……這些小船是屬兔子的?”
弓箭手已經退到超重型火銃的射程之外,失去攻擊目標的輕舟們開始撤退,由於船小槳多帶來的出色機動性,佛朗機炮略顯遲鈍的轟擊命中率已經低到蔣雲臺都看不下去的地步——一共轟了四十多炮,只有兩發勉強全是打中的,而且這種“命中”其實只是劃過,對敵船的實際傷害……接近於零。
隨著最後一艘輕舟撤出佛朗機炮的射程,蔣總兵終於獲得了開戰以來的第一次“勝利”,如果這種對手一個沒死,自己傷亡兩百多人的也算勝利的話……
————分割線————
淄川軍在江陰境內的第一次輕舟突襲作戰完美結束,輕舟編隊回到黃田港休整,目睹了他們凱旋的閻應元現在有一個疑問——淄川軍如何評判戰績?
“以斬殺的敵兵首級數目計算戰績”是古代軍隊長期被詬病的一點,因為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軍官用無辜百姓的腦袋冒功的事情。但從另一方面說,若是不用首級計功,又存在難以杜絕軍官吹牛,殺了一個敵兵硬說殺一千個的情況。而淄川軍輕舟編隊方才的一輪攻擊更是微妙——因為無論是被大號鉛彈打死的清兵還是死於奔踏、殺人立威的清兵,這些人的首級都是沒法帶回來的,所以按照閻應元之前的思路,除了聽兵卒們自己信口胡說外,並沒有別的辦法。
但淄川軍的表現再一次讓閻應元感到驚訝——沒錯,戰績確實是由每個輕舟的“舟長”自行彙報戰績,但這種彙報不是口頭上胡說八道,而是要填寫一個“耗彈量斃敵數”的表格,這樣的表格還有一個更大的,填寫者是負責這次突擊行動的千總。這些表格會彼此對照,並且對士兵們抽樣檢查,把可能出現的疏漏降到最低。
閻應元當時就兩個想法——一是在淄川軍當軍官可不容易,不是隻要力氣大敢沖殺就行,二是淄川軍的文化水平出奇的高,低階軍官甚至小兵都會寫幾個字,還會算數。這樣的情況……似乎只有戚家軍才能達到(注:戚繼光確實對士兵進行文化教育,盡管是忠誠教育的副産品),而戚家軍的戰鬥力……不用說了吧。
統計結果很快出來了——此戰敵軍傷亡二百一十八人,其中被我軍直接擊斃擊傷的七十七人,偏差正負十人,淄川軍沒有人受傷,有兩艘輕舟外殼略有破損,可以修複,這基本上是一場完美的戰鬥,所有計程車兵、槳手、軍官統統有賞!閻應元又注意到一個細節——淄川軍的獎賞發放是官與兵分開的,軍官的待遇比士兵高一些當然沒錯,但軍官幾乎沒有機會去喝兵血,去貪汙掉本應屬於士兵的那一分賞賜。而且最有趣也最不可思議的一點是——淄川軍的軍官對這種規定是“習以為常”的態度。
這……這簡直是……閻應元一時半會兒找不到詞語去形容眼前的這一切,因為這不可能……這真的不可能!誰不知道這天下“喝兵血”、“貪墨”幾乎是理所應當、天經地義的事情?估計除了那些讀腐了書的、以為官場上真的有仁義道德可言的酸秀才,沒人會覺得“清廉”是什麼容易達到的目標,就算是閻應元自己,那也是黑白兩道通吃,要說一點虧心事都沒做過,他自己都不信……所以閻應元非常想知道淄川軍的“思想教育”究竟是怎麼搞的?這已經不是“仁義之師”了,這分明是“王者之師”啊!
閻應元忽然有了一種非常強烈的沖動——確實有必要好好談一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