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者免死!”
“倒戈有功!”
“繳棍(矛)不殺!”
“跟著毛哥吃飽飯!”
這四句通俗易懂的招降口號,讓張全蛋等人喊出去收獲的效果卻完全不同。讓毛雄輝出乎意料的是最管用的不是第一條、第二條或者第三條,而是第四條!雖然無語,但想想還是解釋的通的,亂世人命賤如狗,誰都沒法保證自己還能活著看到明天的太陽,這種情況下,“吃飽飯”就成了比“活下去”更奢侈、也更有誘惑力的目標,有非常多的人甚至會認為,只要能讓他們吃飽吃好,過上哪怕一天像是人過的日子,那麼就算是要做殺頭得買賣,這輩子則值了!
在活命和吃飽飯的誘惑下,在淄川軍不可戰勝和安參將的手下死傷慘重的事實昭示下,只要是還有點知覺的壯丁都會從逼出來的血勇中冷靜下來,而綠營兵的呵斥、叫罵與砍殺更加深了這種印象——現在倒戈不一定死,而不倒戈則一定會死……既然如此,為啥不趕緊“識時務者為俊傑”,跟著毛哥揍死姓安的,那樣不僅可以活下來,還可以混口飯吃。
張全蛋帶著一群專門挑出來嗓門特大計程車兵趁機狂喊:“跟著毛哥有肉吃!”
“跟著毛哥吃幹糧!”
“跟著毛哥穿鐵甲!”
“跟著毛哥吃肥魚!”
“跟著毛哥有媳婦!”
“跟著毛哥有銀子!”
一浪高過一浪的宣傳攻勢,如同浪濤一樣席捲著安參將手下的心理堤壩,這堤壩顯然是浮土隨便壘的,沒有夯實也沒有被石頭加固,瞬間被激流沖的七零八落,盡管最先出現垮塌的地方……稍微有些出乎意料。
“反他孃的!”
“殺安賊!”
最先倒戈的並不是可憐的炮灰,而是一些“嗅覺”比較靈敏的綠營兵,他們現在用腳趾頭都看得出姓安的要完,跟著姓毛的才有活路,而且光是倒戈是不夠的,海要大聲喊出來才足以表示“忠心”。這些綠營兵的倒戈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一時間“反他爹”、“反他娘”、“反他姑”、“反他姨”、“反他大爺”、“反他祖宗”等開始了認親大會,倒是“殺安賊”非常穩定的一句越來越響。安參將的軍隊已經無法把抓來的壯丁作為肉盾炮灰使用,反倒要承受他們的攻擊,如果說這些攻擊還能勉強承受的話,那麼淄川軍主力部隊的反擊則是他們絕對無法抵禦的,他們聽見了那句話,標示著防禦階段結束,進攻露出血腥獠牙的話——
“你們這是自尋死路!”
如果說矛銃陣強調陣型和秩序,進攻速度有限的話,那麼刀牌擲彈兵是真正詮釋了什麼是真正意義上、如假包換的f2a……至於之前安參將手下的那一輪無腦f2a,則成為標準的反面教材和贗品。至於贗品的製造者,也就是安重果本人,則早就沒有了當初企圖用人海碾壓的狂妄,而是慌慌張張地準備開溜了。
————分割線————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是人類集團互相對抗的最激烈的形式。古往今來,描述戰爭、分析戰爭的著作可謂汗牛充棟,但對於安重果來說,戰爭是啥卻簡單的多。
戰爭是啥?戰爭就是賭博!兵啊將啊什麼的都是籌碼,對陣就是搓骰子!賭贏了自然賺個缽滿,賭輸了那就血本無歸唄!
安參將是幸運的,因為他喜歡一下子壓上所有籌碼,或者美其名曰“集中優勢兵力”(盡管他不知道這句話)的拼命三郎打法,還真能唬住一堆水平參差不齊的對手,只要對方怕了、慫了、陣腳亂了,那麼他安重果就贏了!安參將憑著簡單粗暴無腦一波流,這幾年裡勢力如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但他又是不幸的,因為這次……就如同雪球撞在鐵皮……哦不,是鋼板上!
輸了!居然輸了!盡管安參將不願意承認這次恥辱的失敗,但他至少願意承認此地不可久留。“留的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道理他還是很懂的。反正他的親兵死傷不算太多,等逃出生天之後招募一堆當兵吃糧的窮鬼操練一番當戰兵,再抓一大批壯丁當炮灰,另外加上收攏的殘兵,我安某人的三千多大軍就又回來啦!
反正姓毛的那廝馬少驢多,馬術不知道咋樣反正應該不如自己好,自己這麼多騎馬的親兵飛奔起來,毛賊又怎麼追的上?安參將前想後想、左想右想都覺得自己在理,四條腿的甩開兩條腿的自然不在話下,正覺得一定能逃出生天的時候,忽然聽見親兵們的大呼小叫,安參將扭頭一看,嚇的差點沒從馬背上翻下去——
……禹城城門啥時候開了?出來的是騎兵!這麼多的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