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挑不出刺兒,全部原因就在於論文全部是在經典裡面摘抄出來的。
所以,紮玻大師還好好的在壇主位置穩穩地坐著。
普天之下的至理,好文章是抄出來的,壞文章是原創出來的。
紮玻大師叫小沙彌幫他寫論文稿,只因紮玻大師貪嘴故,把好好的一個圓狀桂花糕硬生生的吃去了一半,大圈圈在眼皮底下活生生的變成了一個小半圓,小沙彌惱了,出功不出力,把論文東抄一句西抄一句,沒有一個字是自己腦袋裡面加工過的,過不了關,大不了受師傅一頓責罵,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又不是沒有被罵過。
紮玻大師也是走累了,跑了一天的路,坐了一天的馬車,敲了一天的大門,踩過了幾百家大小不一高低有別的門坎,回到寓所,紮玻大師也就將論文隨便翻翻了一下,誇了小沙彌一句,各自回去睡了。
想不到的是,這個原封抄襲拚湊而來的論文竟然活生生地在城門口張榜了兩天,圍觀者甚多,想要挑刺的人也不少,可是竟然沒有一個人找出刺來。
因為論文裡面的內容無一不是佛祖他老人家的權威原話。
在論文裡面找刺兒,就是在找佛祖他老人家的刺兒,他老人家的話能不合適義理嗎?
所以,那些有心在這裡面刷存在感的人,回到家翻經看典後不由得一個個氣得伸出了大拇指,“高,高,實在是高!”
丫蔑的,這樣的論文我也會做啊!
這個世界上的事情就有這麼的逗逼,要是小沙彌不是拿著經書照搬,一字不改,說不定此時那紮玻大師已經人頭落地了,說到源頭,還真是那半塊桂花糕的功勞呢!
要是不是紮玻大師實在是串門子走得太累了,看論文時打著馬虎眼,估計這個時候,他的人頭已經掛在城牆上面吹風淋雨了。
要是小沙彌或者紮玻大師自認為自己還算是有點小才能的,非得搞幾句原創不可,說不定下場如上說所說,真的是大好光頭高高掛了。
這個也就是那些存心挑刺的人失望的原因所在,唉,想要欣賞血濺和尚頭的場面看來是落空了!
所以,紮玻大師的論文在城門口無驚無險的呆了兩天,紮玻大師順順利利地做到了壇主的位置上,拿裡捧著一本《地藏菩薩說願經》不急不慢地念了一段,然後又講了一陣子小乘教義,最後說的是幾百個字的《觀音心經》,說得是口若懸河,天花亂墜。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紮玻大師念一句,在座的高僧大德們,在場的信眾們都跟著誦念。
“此乃解災渡厄之妙決也!”紮玻大師放下了手中的書卷做了個簡單的點評。
所謂明師就是這樣,簡單明瞭,不故弄玄虛,幾個字就說出了此經的功用價值,比起後世那些掛羊頭賣狗肉的說得簡單多了,就連錢權也點了點頭,表示贊同。
接下來是最重要的環節,用錢權的話來說,那就是舌戰群儒的場面了。
下一個進入的就是辯論環節,行外看熱鬧,行內看門道,在這一個環節裡面,也最讓人期待的,頗有點後世法庭辯論的味道,特別是兩個同樣都是能說會道,巧言善辯的律師之間,往往這也是最吸引公眾眼球的場面。
第一個站出來的是那個賣洗發水的高僧,他說的問題是請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又往哪裡去?
紮玻大師輕輕一笑,然後輕松地呷了一口茶,用著極其愉悅地聲音說:“關於這個答案嘛,在貧僧編著的書上有,就在第一章,第一頁,第一個解疑的問答,想做更多瞭解的可以去書店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