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寢室看了會手機吃了晚飯就到了該去上晚自習的時間。
她們去教室裡面沒有去的很早但是各自的位子還是完整的為她們留著。
“這點兒好處就是不用佔位子了。”
上課時候老師放了一些地區地貌,指著上面說:“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能攀登高山頂峰,到現在這把年紀才發現自己連高原的缺氧都戰勝不了。”
底下有人立馬就說:“老師,您還年輕著內。”
老師笑笑接著說:“那時候我們幾個朋友一起約著去高原地區,就是簡單的行走,我們其中就好幾個沒堅持下來。最後我們得出來了統一結論: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幹點事兒,不要推啊推的,到年紀上來的時候想幹也幹不了了。”
聽了半天,因為不知道老師是在感嘆歲月的無情還是在敦促她們珍惜時光。或者,兩者都有吧。
老師再講起以前事情的時候整個人的面部表情也是相當豐富,林召航則是在他的臉上看到了一種叫做“追憶”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自己懷念的某些時刻,在說起來這些時刻的時候人們通常都會眼睛放光,恨不得手舞足蹈還原當時的情景和狀態。
林召航想著老師一定對當時的感覺相當好,要不然此刻回憶的時候不會如此之興奮。對於一個走了這麼多路的人,回憶起來的素材一定能夠相當豐富,和他們談論祖國的天南地北,所見所聞。潛移默化裡已經給了她們足夠的幻想空間和在內心也埋下了一些期望的種子。
這些種子眼下是安靜的沒有聲響的,但是在內心深處已經開始有了萌芽。
一個人很多願望都是從聽說開始的。
林召航右手支著下巴聽著老師講,偶爾跟著笑,班裡的氣氛相當好。主要是老師的功勞,在這期間他不拿架子,就很平易近人,讓一群人不自覺的就放鬆下來,也更能拉進彼此的距離。
“之前我也瞭解到,有些人就想去當個揹包客。我個人覺得這個理想十分值得敬佩,但是我想給你們一個建議,就是在保證自己足夠的資金支撐了你再出去也不遲。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有錢了再出去。”
一番話也是逗笑眾人,其後的深意也是令人唏噓。
週三上午半天都是在b樓待著的,第一節課是教師語言。這次老師倒是沒有提問,而是給她們放了一下比較優秀且標準的音訊。
“咱們班人的這個普通話狀況我也大致瞭解了,至於以後會以怎樣的方式考試和提問我暫時還沒有決定。但是請大家做好隨時被提問的準備,因為我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會想要找個學生聽聽她讀一讀課文。”此話一出,劉晨飛她們又開始有危機感了,在林召航旁邊低聲說:“我以為艱難都已經過去了,沒想到後面還有更多啊。”
林召航:“咱們這個老師像是會輕易放過咱們的人麼。”
劉晨飛立馬搖搖頭,“確實不像。”
幾段音訊放完之後老師提問一個學生說自己聽完音訊有什麼體會。
在此之前林召航其實沒想到這個也能成為一個問題,當老師提出來的時候她自己都覺得沒有什麼可說的。
那個學生說播音腔很標準等等,都是好的話。
“你覺得自己要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這個程度呢?”老師又問。
沒想到那個學生立馬擺手,“老師,這個我應該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