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鄭世龍說道:“柏導講歷史,比周扒皮講的有意思多了。”
柏舟說道:“在大家的印象中,諸葛亮向來是一幅羽扇綸巾、談笑間就能破敵的形象。大家都讀過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是周瑜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三國演義》將周瑜的形象嫁接到了諸葛亮的身上。赤壁之戰的時候,周瑜是總指揮,諸葛亮只不過是一個剛出茅廬的年輕人,在劉備手下做一些基層工作,恢宏大度的周瑜怎麼可能會嫉妒諸葛亮呢?
周瑜當然是一個並不輸給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之人。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周瑜和孫策從小交好,兩人是結義兄弟,孫策為兄,如果孫策僅僅是一個只知道沖鋒陷陣的驍勇戰將,很難相信周瑜會和他如此交好,更不可能拜他為大哥,忠心追隨左右。實際上孫策是的才智,我個人認為更在周瑜之上。”
“三國裡面不是說,因為孫策年長,所以周瑜拜他為兄嗎?”
柏舟說道:“你們知不知道,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劉備乃是老大,可是事實上關羽才是年齡最大的那個。”
“啊,是嗎。”
“江湖結義,其實很微妙,很少有單純以年紀來論長幼的。其實關於孫策的才幹,不用多說,想想就知道了。在江東集團,孫策才是首腦,他是江東集團的創始人兼執行長;他負責軍事、內政、外交等各項工作。雖然三國演義裡面更多地是突出了孫策驍勇善戰的一面,但是在歷史上,孫策在軍事指揮、內政、外交等工作上的表現,同樣都十分地優秀。江東集團在孫策的帶領下,能短短七八年的時間,就打下了劉備這一輩子都沒有打下的地盤。如果孫策僅僅是一個驍將莽夫,這是不可能的。周瑜當然才智超群,但是在江東集團,他主要是主管軍事方面的工作,類似於現代企業中的分管某一部門工作的副總裁。”
羅飛說道:“然來孫策如此牛掰,看來四肢發達的人,頭腦也可以不簡單。”
“可是我們都以為諸葛亮最聰明,孫策就是一個勇將。”
柏舟說道:“沒辦法,歷史側重記敘事實,文學作品注重刻畫形象。一般情況下,文學作品的傳播會比歷史更廣泛,自然而然地文學作品中的形象就更加地深入人心,哪怕這是杜撰甚至歪曲的形象。”
方未艾說道:“然來赤壁之戰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在三國演義裡面諸葛亮又是舌戰群儒,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東風,忙的不可開交,看來羅貫中先生給諸葛亮加了不少戲呀。”
馬小可說道:“羅貫中和諸葛亮是親戚嗎?他為什麼要拼命給諸葛亮加戲,他為什麼非要捧紅諸葛亮?”
葉雨菲說道:“史書《三國志》是官方視角,以曹魏為正統。《三國演義》是民間視角,以劉備為正統,認為劉備是皇室貴胄,是大漢皇朝的合法繼承人;曹操篡漢,自然擊殺漢賊了。既然以劉備為正統,凡是和劉備作對的,那自然都不是什麼好鳥。劉備集團的人物形象多數正面,諸葛亮尤其高大上。”
“哦,然來是這樣啊。”
柏舟說道:“有這樣一種說法,不過我覺得除開尊劉抑曹之外,歷代文人們美化諸葛亮,還有另外原因。”
“什麼原因?”
柏舟說道:“這個原因,更多地只是一種猜測,而很難找到證據。因為諸葛亮的那些故事,是中國古代文人們所夢寐以求的。就好像現在人看霸道總裁、瑪麗蘇滿足自己內心的渴望一樣,諸葛亮的故事也滿足了中國古代文人的某種類似於霸道總裁瑪麗蘇一樣不切實際的夢想和渴望。”
“是嗎,中國古代文人,喜歡看霸道總裁瑪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