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且這樣還避免了儀表盤放在螢幕上遮擋視野,整個螢幕看起來會乾淨很多,沉浸感也變強了。
旁邊還有一個專門的操作檯,上面有各種按鈕,看樣子是為了模擬更多按鍵來用的,這讓孟暢覺得自己有點像是開公交車的老師傅。
孟暢又踩了一腳踏板,感覺擬真程度也非常高。
據葉之舟的介紹,三種不同的踏板採用了不同的方案,離合器與油門踏板是可調式的彈簧進行回彈,而剎車踏板則是靠一小段預載彈簧和大塊的橡膠塊,輕踏和重踏的腳感會有差異,跟現實中開車的感覺十分接近。<o,雖然一些細節還不夠完善,但遊戲大體上已經開發完畢了。
看到這個裝置,孟暢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去飈一圈了!
畢竟很多人嘴上說著不喜歡飆車,實際上還是怕出事,真到了遊戲裡,踩油門一個比一個狠。
不說別的,就這直驅方向盤、這帶震感的全金屬腳踏,還有這g力座椅,不飆一下豈不是完全對不起這套裝置?
葉之舟介紹道:“目前可以直接選不同的遊戲模式,而正式版遊戲就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前置任務才可以了。”
所謂“不同的遊戲模式”,主要分為以下幾種:常規駕駛模式、貨運模式、客運模式、場地賽模式、拉力賽模式等。
常規駕駛模式大致相當於正常開車的模式,而貨運模式和客運模式則分別對應大貨車和大客車,場地賽和拉力賽則是對應了不同的賽道。
孟暢毫不猶豫,直接選了場地賽模式。
開玩笑,有這麼好的裝置當然是要到賽道里去飈了!
而且孟暢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還是比較有自信的,他之前曾經去賽車場學過一點漂移,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更何況賽車遊戲這東西,漂移應該都是會經過一定最佳化的吧?就像很多賽車遊戲裡,隨便按一下手剎鍵就飄起來了,現在無非是換了換裝置,把搖桿換成了方向盤,把按鍵換成了真正的手剎,操作還是一樣的道理。
進入比賽場地,非常嫻熟地拉手剎燒胎起步!
進入第一個向右的彎道,孟暢按照之前學過的技巧,嚮往左打又快速往右打方向,同時猛地一拉手剎!
然後車就直接橫著撞上了路邊的圍欄。
“砰”的一聲巨響之後,畫面從車內視角變成了車外視角,安全氣囊彈出,駕駛員在座位上被撞得懵逼了,工作人員紛紛跑出來救援。
周圍的觀眾發出一陣驚呼,有人是害怕,而有些人則是嘲諷和困惑,似乎是在納悶這麼菜的人到底是怎麼上賽道的。
孟暢:“???”
不對勁啊,這遊戲的劇本不該是這個樣子吧?
首先,按照一般的賽車遊戲而言,我打方向了也拉手剎了,不該非常順利地漂過去才對嗎?
其次,就算我碰了一下,應該還可以繼續開吧,怎麼這駕駛員直接歇逼了?
最後也是最離譜的,周圍的觀眾竟然還在嘲笑我?
如果是其他的賽車遊戲,路邊的觀眾基本上都是背景板,只會原地舉著牌子蹦蹦跳跳,結果這款遊戲竟然還給觀眾做了不同的反應?
神經病啊!你做這個幹嘛!
而且撞車之後,還會彈出一個頁面,告訴玩家車損情況和維修所需的費用,甚至還有駕駛員受傷的情況和醫藥費的支出。
孟暢也就剛起步,g力座椅才剛剛震起來,方向盤和腳踏板也剛有了點感覺,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葉之舟輕咳兩聲:“咳咳,你之前玩的都是一些娛樂向的賽車遊戲吧?沒玩過模擬類的賽車遊戲吧?”
孟暢點了點頭:“這個區別很大嗎?”
葉之舟有些哭笑不得:“當然大了,完全是不同的概念!這款遊戲裡的賽車基本上是按照現實中真實的賽車來的,高度擬真,向你剛才那樣粗劣的漂移手法,不……甚至不能算是漂移,只能說是作死,不撞才怪了。”
“所以針對這種情況還是建議先去玩一下其他的正常駕駛模式,上賽道這個事情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出來的……”
喜歡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請大家收藏:()虧成首富從遊戲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