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要追逐網路上常見的熱點呢?”
“換一種角度來考慮,網路上最熱門的熱點,有什麼問題呢?”
“嗯,仔細想想問題還是很多的。比如,真相不明很容易反轉,提前表態很可能會被連累;熱度最高的熱點往往是膚淺的,與有用app的宗旨完全相悖;這些熱度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熱度一過、滿地雞毛……”
餘平安很快就找到了一系列的問題和隱患。
現在的網路世界是由一個個巨大的資訊繭房所組成的,大部分人都只在意自己感興趣的那個部分。
而這會導致一個問題,最高熱度的話題必然是能夠將所有在資訊繭房中的人拉出來、全面參與討論的話題,而這種話題往往會侷限於非常有限的那麼幾個方面。
比如,情感話題、兩性話題。
畢竟一個人愛好遊戲、愛好電影、愛好動漫……每一種愛好都能對應一個小圈子,可以對不喜歡的圈子不關注,但人生下來就只能是男性或者女性,怎麼也不可能繞開兩性話題這個圈子。
又比如,娛樂圈話題永遠都會高於學術圈。
因為學術是隻有少部分人才能掌握或者接觸到的,而普通人在娛樂的過程中多多少少都會看過一些電影、綜藝節目,認識幾個明星。
越是這樣涵蓋廣泛的話題,越容易引發熱度;可討論來討論區,到最後也越容易演變為雞同鴨講、互相攻訐。
網路世界的特點恰恰是誰都無法說服誰,單純比誰聲音大。而聲音的大小又往往取決於吵架的技巧,在吵架的時候誰更沒下限,誰就更有可能取得勝利。
所以,一段時間內最大的熱點,往往是一般人普遍參與的,但極度沒有營養的話題。
這些第一眼看過去,似乎是非常可口的瓜,可吃完之後回頭一看,卻覺得自己吃了個寂寞。
這顯然與有用app的宗旨完全相悖。
有用app是要在網際網路上創造一個沒有垃圾資訊的淨土,而對“引戰類熱點”的重複、過度討論,本身就是在製造垃圾資訊。
想到這裡,餘平安有所明悟。
“所以,裴總這是在提醒我注意其中的度。”
“關注熱點是必須的,因為熱點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普通人的集體訴求。有用app作為一款軟體,是服務大部分普通人的,那麼關注熱點,就是了解普通人集體訴求的一個過程。”
“但又不能關注那些引戰類的、過度討論的、無意義的熱點,因為它與有用app的目的完全背道而馳。”
“嗯,裴總的教誨非常有道理,發人深省。只是……裴總還是沒說具體要如何去選擇熱點啊?”
目前網路上的熱點事件實在太多了,但有價值、有意義的卻很少。
熱度最高的熱點往往是涵蓋廣泛、沒什麼特定內涵、引戰、激發不同群體互相攻訐的。
但熱度低的熱點就不這樣了麼?
顯然不是,在熱度低的熱點中,這種涵蓋廣泛、沒內涵、引戰、激發不同群體互相攻訐的垃圾熱點也同樣比比皆是。
“裴總說,要多觀察。”
“但是這麼多的熱點,如何選擇呢?我沒有那種強大的洞察力啊!”
“如果是裴總親自來選,那麼一定能選到最佳的方向。”
“可是,裴總怎麼可能把寶貴的時間花在為有用app甄選熱點上面……”
餘平安感覺自己似乎陷入了一個死衚衕:裴總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法,但這種解決方法只有裴總自己能用。
“等一下。”